平衡醫保資金需要改革的勇氣和行政的智慧,而不是簡單地提高城鎮弱勢群體個人繳費標準,讓他們從“生活費”中多擠出一些錢
去年廣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缺口近兩億元,新的繳費年度,廣州擬大幅提高繳費水平,個人繳費升幅高達50%-108%。廣州市人社局剛剛發布的《關于調整廣州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激起全城熱議,一些市民表示正在評估繳費壓力決定是否退保。(7月24日《人民日報》)
以非從業居民為例,個人繳費從每人每年480元擬提高至1000元,政府資助標準從每人每年200元提高至300元,但居民醫保報銷待遇比過去增加最多5%。如此大幅調整,理論上或可彌補醫保資金缺口,但另外一方面,或許將加劇“居民平時不參保、病時才參保”的局面惡化,實際參保繳費基數的縮減與萎靡,將使理論上的增繳數額大打折扣。更重要的,如果部分市民退保,將使剛剛緩解的看不起病問題,向曾經的原點折返。根本上看,大幅提高居民醫保繳費標準無法解決深層次問題。
廣州醫保困局,結點在制度設計不合理。廣州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主要是老弱病殘、學生群體,該制度設計理念是學生群體和老弱病殘群體相互救濟。顯然,個人繳費標準較低的學生群體,無力補充老弱病殘群體的醫療需要缺口。根本解決醫保資金缺口,需要遵從低繳費、廣覆蓋、多補貼的完善模式,以居民能夠承受的較低個人繳費標準為制度吸引力,擴大參保繳費基數,加之財政提高補貼額度,共同充實醫保基金。
但遺憾的是,廣東已有不少城市將公務員納入醫保范疇,而廣州自2007年醞釀公務員醫保計劃試點后,至今未見下文。不久前廣州市人社局公布的2012年度收支預算顯示,在50.2億元的預算收支總額中,安排公務員公費醫療費用14億元,遠遠超過廣州210萬農民醫保總額;對超過50萬人的城鎮居民醫保安排資助資金僅為1.2億元。也就是說,年富力強的公務員群體不只不需要繳納醫療保險費用,其公費醫療支出還占到了廣州人社局預算支出的近3成,花費總額相當于補貼城鎮居民醫保總額的近12倍。
在定量的醫保資金預算中,公費醫療的公務員群體分割去了絕對大頭,以至在補助城鎮居民醫保和農民醫保時,預算捉襟見肘,這是廣州醫保資金缺口嚴重的深層因素。平衡好醫保資金收支問題,一個重要切入口是,在我國取消公費醫療改革接近尾聲的大背景下,加快推進將公務員納入醫保的改革步伐,一方面甩掉沉重的公費醫療包袱,為財政向醫保基金大幅注資騰出余力;另一方面,讓公務員群體成為醫保資金增收的新鮮血液。
當然,平衡醫保資金收支,還需要注意調整“病時才參保”的制度漏洞;也需要關注醫保定點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過度診療甚至騙保等問題;更需要遏制公務員群體“小病大看”,“從吃財政變成了吃醫療保險”。一言以蔽之,平衡醫保資金需要改革的勇氣和行政的智慧,而不是簡單地提高城鎮弱勢群體個人繳費標準,讓他們從“打短工掙點生活費”中多擠出一些錢。廣州之外,從醫療保險到養老保險,都概莫能外。(燕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