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發展的速度為未來6-12個月的中國經濟前景打分,我想給8分(1分為非常悲觀,10分為非常樂觀)。盡管現在說要由三駕馬車一起拉動中國經濟,但在今后5-10年,仍主要會由投資拉動,這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預計今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8%至9%的增速。中長期的中國經濟前景存在兩種可能,關鍵是看改革能否在全國形成共識,以及改革的力度、深入程度和是否能落到實處。我對中國改革的前景有信心。
以政府職能改革為例,如果能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削減政府的權力,很多投資或市場準入的門檻就會降下來,審批會更加順暢,這對企業包括跨國企業肯定是好事。又比如土地流轉制度改革,這主要解決農民的致富問題。如果農民長期靠著每月兩三千元的工資,永遠富裕不起來。現在的辦法是要把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或權利體現在以農民為主的個體上,使農民不僅僅依靠工資收入,更重要的是有財產性的收入,考慮如何把農民擁有的土地變成財產。如果中國50%以上的農民大大富裕起來,那中國的內需就有希望。內需拉動起來,對所有企業包括跨國企業都是很大的發展機遇。所以,中國土地制度的改革對建立內需體制至關重要。
再比如財稅體制改革,其基本方向是降低企業稅負,這對企業也是好事。還比如分配體制的改革,中國分配體制的改革,根本目標就是要刺激內需,要使中低群體的收入更多一點。這些例子都有利于擴大內需。如果中國今后幾年的改革把擴大內需作為核心目標,這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具有很大意義。至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壟斷企業的改革,可能推進的阻力大一些,但下了決心也是可以改的。
總體來說,中國的改革對于中國所有企業包括跨國公司,都會帶來巨大的機遇,因為所有的改革都導向一個主要的目標,就是以內需為主導的體制,這可以解決過去很多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所帶來的弊端。
對跨國公司,中國也面臨一個調整,即從觀念上把跨國公司當成中國企業的一部分。現在跨國公司的處境挺尷尬,有時成為座上客,感到自己超人一等,特別是地方需要招商引資時;但一講到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又感到自己是外人。跨國公司需要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企業,進而來強化整個社會對自己的包容。不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的市場經濟將很難完善。
中國只有建立內需體制,經濟才能走上長期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才可能成為一個為百姓服務的經濟,即所謂民生經濟。中國現在很多二三線城市發展勢頭不錯,特別是中西部一些地方現在的投資需求就像沿海地區十年、二十年前一樣。因此,投資和正在通過改革形成的內需,再加上出口,中國經濟前景看好。
全球對中國產品的剛性需求依然很大,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在中西部也還是存在的,中國的企業也有實力吸引到全球的高端人才,如果中國能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和居住條件,將如虎添翼,沒有人能夠阻止中國的發展。現在的核心問題是中國改革絕對不能倒退,否則過去依靠高投資、依靠外需形成的很多弊端將難以得到糾正。中國正處在過渡期,如果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力量下降,而內需體制又沒有建立,經濟將會處于尷尬的局面。通過改革實現中國內需體制的完善,中國就會渡過轉型期的很多困難,避免重蹈當年日本走過的道路,避免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地域遼闊,回旋余地大,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對于中國中長期經濟前景,只要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把中國的改革和開放繼續下去,其前景將是樂觀的。(作者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本文是作者在環球時報社主辦“跨國公司之夜暨環球企業領袖圓桌會周年酒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