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問題確實很令人擔心,這幾年學生中艾滋病感染者增長的速度很快,主要是大學生。”在12月1日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被這樣的數據震撼:去年報告100例學生感染艾滋病的省份,全國只有5個;今年1到10月份就已經達到了10個!(12月2日《光明日報》)
從各地疾控中心公開的數據來看,青少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的情況,更是觸目驚心。據四川衛計委通報,截至10月底,2014年新增的11147名艾滋病感染者中,20歲以下的青少年超過了20%。江蘇省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男性性行為者感染艾滋病人數逐年上升,在確認感染的人群中,男大學生艾滋病報告病例數逐年上升,約占10%。河北省今年以來青年學生感染增幅高達51.4%……
青少年學生成為艾滋病高發人群,跟長期以來我國家庭性教育的缺失和學校性教育的缺位有很大關系。性教育在我國一直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老師難為情,家長難開口,青少年很難從家長和學校獲得正確、全面的性知識。近日,沈陽12歲小情侶酒店開房,武漢小學生性教育教材因對女性生理構造、生理變化進行了詳細介紹引起社會廣泛爭議,正是這一現狀的真實寫照。性教育基本上靠自修,不雅視頻成性啟蒙教材,讓青少年有了性困惑,遇到性危險時,也很難正確判斷,進行自我保護。
現在的90后、00后青少年,成長于社會高度開放的信息時代,喜歡冒險嘗鮮,性觀念開放,獲得信息的渠道也很多樣,如果學校和家庭不能正視他們青春期的性需求,并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正確、規范的性教育大門未對他們打開,他們可能就會自尋“偏門”,走歪路,做錯事。正如此前媒體報道中疾控專家分析,發現的學生感染者中,并不都是大家認為的“壞孩子”,多數純粹是因為好玩、好奇,在搞不清性取向時發生了男男性行為。大多通過網絡交友,也有的是同學或朋友。
一位患者家長曾痛心疾首地說:“孩子上大學前,我什么都交代了,唯獨不敢跟孩子說一句,那就是要在有安全套保護的情況下,才能有性生活。”安全的性行為,只是使用避孕套,就能夠大大減少艾滋病的感染和傳播,這是一個極簡單的性常識——那些因艾滋病而改變了人生的青少年們,如果從小到大的不同階段都能受到正確的性教育,也許就不會成為家庭的悲劇。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其實,2006年實施的《艾滋病防治條例》對防控宣教已進行了詳細規定,要求高校、中學等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有關課程,但多數學校實施得并不理想。在學生人群成為艾滋病疫情增長點的嚴峻態勢下,倡議和自愿式的宣傳防治已經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必要盡快將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納入學校教育的正式考核內容,在中小學和大學分別開設性教育正規課程,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對“不安全因素”進行干預和防范。
剛剛過去的世界艾滋病日,中國的活動主題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而要實現零的突破,性教育必須補位。(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