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的儀式在“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當晨曦再次普照中華大地時,中國近代史已經掀開了新的一頁。
無數人以無數文字記載了那舉國歡慶的一天:在重慶,鞭炮響徹了大街小巷;在延安,火炬映紅了山嶺河畔。中華兒女將胸中塊壘化為慷慨悲歌,不僅為了8年艱苦卓絕的抗戰、14年抵御日本外辱的斗爭,也為了中華民族在深重苦難中跋涉的100年——
1840庚子年,英國憑借25條軍艦、1萬余步兵長驅直入中國腹地,以一紙《南京條約》肇始了中國割地賠款的歷史;
1860庚申年,英法聯軍以不足3萬人的兵力,一路幾乎暢行無阻進入中國首都,燒殺搶掠,一把火將圓明園化為瓦礫;
1894甲午年,被清政府蔑稱為“扶桑片土”的日本,陸戰海戰均重挫清軍,《馬關條約》不僅劫掠了中國兩億兩白銀,更讓寶島臺灣一段時間內孤懸海外……
一個文明古國,就這樣在風雨飄搖中被卷入了世界歷史,也在內憂外患中開始了民族覺醒的歷程。歷經運動與起義、改良與變法、共和與制憲、割據與混戰、革命與啟蒙,在現代化中雖跌跌撞撞,卻一路前行。40年后,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踏入東北、華北時,面對的已非甲午海戰時的中國。
彼時的一盤散沙,已變為由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彼時的一擊即潰,已變為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百團大戰中的英勇抵抗,變為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同仇敵愾。覺醒的中華民族,已經沒有理由不緊緊團結在一起——這場戰爭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命運,敗則亡國滅種、萬劫不復,勝則鳳凰再造、浴火重生。
八年抗戰,五千年華夏文明置之死地而后生。作為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它鑄就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里程碑,鍛造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它成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具有轉折性意義的大事件。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對于世界文明的演進,它留下了一封歷史寫給今人的長信,有警示也有啟發,有忠告也有箴言——
勿忘法西斯主義給全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勿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艱辛。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讓世界重回和平,也重申了人類的基本價值:自由與公正,民主與平等,和平的共識與戰爭的倫理。今天,我們敦促日本正視歷史、反思戰爭、檢省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余孽,不僅是在維護和平、制約戰爭,更是對人類核心價值的珍惜與捍衛。
勿忘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勿忘披肝瀝膽的民族英雄。歷史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歷史鍛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浸透熱血的土地是每個民族的朝圣之地。當俄羅斯人向祖國母親紀念碑敬獻花圈,當法國人為凱旋門下的無名英雄墓碑獻上鮮花,也讓我們重回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北京盧溝橋、上海四行倉、南京江東門、山東臺兒莊,閱讀和銘記那些寫在大地上的歷史。
勿忘民族獨立來之不易,勿忘民族復興任重道遠。八年抗戰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內涵,讓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得到了提煉和升華,也讓自強自立、獨立自主成為全民族的共識。過去,這種精神讓中國實現了解放與獨立,今天,更推動著21世紀的中華民族走向復興與輝煌。
扛著歷史前行的民族,邁步會更有分量,走得會更有底氣。9月3日——作為一名中國人,你須牢記。(劉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