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要求各地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凡是條件具備的,都將在今年9月前向公眾開放。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透露,我國將支持抗戰遺跡進入申遺的預備名單,其中,黑龍江“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已提出計劃。(《中國青年報》3月18日)
因為陸副司長只是說“支持”沒說已進入申報階段,所以這則報道的標題中用了個不確定的“或”字,意思是抗戰遺址申遺的事有一定的可能性。
我國抗戰遺址眾多,但其中很多已經或正在消失,更有大量遺址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比如,抗日名將馮占海將軍墓被毀,抗戰最后一戰遺址被毀,四行倉庫成家具展示廳,埋葬800多名中美空軍烈士的飛虎公墓如今只剩下12塊殘缺墓碑,冀中地道戰的遺址遭受很大破壞,娘子關、陽明堡等抗日戰場遺址已湮沒在荒野之中,上海的寶山城、羅店、吳淞、閘北、天通庵車站、南京難民區等抗戰遺址也已基本不見了……隨著各地改造舊城、修建新城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抗戰遺址越來越少。
申遺要講個“輕重緩急”,就眼下而言,沒有比抗戰遺址申遺更緊迫的了。因為抗戰遺址一旦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就等于承認這份遺產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進而可以通過國際社會的多方面合作使之作為全人類的共同遺產被保護,接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監督。
抗戰遺址將成為世界的名勝,可得到“世界遺產基金”的援助,以解我國保護經費不足的燃眉之急,同時還能吸引各國游客前來游覽,推進旅游經濟。更重要的還在于,向全世界人民昭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愿望,就像申遺成功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樣,能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尤其重要的是,抗戰遺址申遺也是一種姿態,以此警告安倍政府——中國人民從未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平頂山慘案、南京大屠殺、萬人坑、細菌戰、重慶大轟炸等日軍暴行,我們延續記憶并非為了仇恨,而是為了和平,為了阻止日本軍國主義卷土重來。(王學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