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益的教誨,是必須自強不息。每個個體的自強,即國家的自強。每個個體的尊嚴得以維護,即國家的尊嚴得以維護。
7月7日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
這是不可忘卻的紀念。77年前的7月7日,宛平城的槍聲作為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鼓點,翻開了中國現代史上最血腥慘烈的一頁,同時也掀開了中國土地上全民族抗戰的序幕。中國的民族魂魄,第一次面對文明絕續、國家崩塌的危機時蘇醒。在此之前,無論是1840年6月的鴉片戰爭,還是1894年7月的甲午海戰,雖然中國沉入空前黑暗的歷史長夜已近百年,雖然不缺少一批又一批先覺者披荊斬棘,但都沒有真正刺激出國家形態和民族精神的現代性演變。就此而言,全民族抗戰爆發后8年的危機存亡之秋,盡管令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也成為中國現代性轉變的重要節點。
這一節點的到來,并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自然推動。全民族抗戰爆發之際,中國經濟雖然有10年增長,但仍然凋敝,工農業水平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國內紛爭未已,而國際社會反法西斯的力量也尚未凝聚。面對圖謀中國已久的日本,敵強我弱態勢分明。在此民族危難之際,國共兩黨,攜手御辱,大江南北,共赴國難。無數血肉之軀奮勇抵抗日本戰爭機器,不僅打破了日本侵略者3個月滅華的夢囈,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而且最終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血性、勇敢、犧牲精神和團結,初步造就了一個從傳統的家天下轉變為接近現代性的中國,初步造就了一個具有國際戰略價值而不再被強者輕視和覬覦的中國。
以史為鑒,今天中國的價值體系建設,仍然需要全民族抗戰爆發激發出來的民族精神。盡管今天中國國力已非當時可比,從民生福祉到經濟體量,從國家治理到國際秩序建設,中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需要看到,中國的現代性進程還在持續中,許多外部成就與內部的價值危機并立存在。解決這種背離,需要繼承當年曾經喚醒的危機意識、團結意識、犧牲精神,這對于今天國人的價值定位,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以史為鑒,維護今天中國的發展環境,需要對攪亂和平者有力反制。盡管已過去大半個世紀,當年這場戰爭已有歷史公論,但在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日本國內,仍有人試圖顛覆歷史結論,歪曲篡改歷史,通過建立類似日本戰時體制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解釋條款等手段,力圖重獲軍事行動自由權,挑戰戰后安全體系,成為東北亞安全的不穩定因素。警覺并制止這種危險之舉,既是中國維護和平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國際安全秩序的要求。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而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最有益的教誨,是必須自強不息。每個個體的自強,即國家的自強。每個個體的尊嚴得以維護,即國家的尊嚴得以維護。做到這一點,就是對抗戰先烈們光輝的最好傳承,就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