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縣27歲的產婦張某10日在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實施剖宮產手術后死亡,經媒體報道引發關注。昨天上午,湘潭縣衛生局副局長齊先強告訴記者,將通過尸體解剖明確病因,再走其他一些依法依規的法律程序。目前家屬已經基本同意進行尸檢,尸檢將交由湘潭市一級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連日來,家屬的悲痛、院方的失聲、網絡的圍觀,讓“產婦之死”事件夾雜了太多不理性的因素。希望依法依規的調查和法律程序,能夠盡快還原事實真相,安撫親屬,告慰逝者,也給醫院一個公正合理的說法。
仔細梳理近日各家媒體提供的大量報道,雖然真相還有待權威部門的最終認定,但隨著事件調查的推進,其基本事實和脈絡卻是相對清晰的?陀^地說,如果醫患雙方都能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這本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公共事件?墒牵卺t患信任缺失、醫療生態惡化的社會現實下,卻似乎又無可避免。
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大量的報道中,不難還原事件當天的情形:產婦早晨進入醫院待產,中午剖宮產手術生下孩子,隨后產婦出現嚴重的產后并發癥——羊水栓塞,該醫院緊急請來湘潭市中心醫院的專家進行會診和搶救,家屬在手術室外漫長的等待過程中,也一直很配合,簽字同意醫院的搶救方案。應該說,直至此時,醫患雙方都是尊重專業、冷靜和克制的,并無不妥。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晚上8點以后,家屬接到產婦所在村的村支書的電話,告知產婦病危。正是醫院這一有悖常理的舉動,令一直焦急等待的家屬極為不滿,進而也產生疑慮:為什么醫生不直接告知近在手術室門外的家屬,而要大費周折地通知村干部?他們試圖跟院方溝通,以求釋疑,可是,找不到負責人,護士只是告知他們正在搶救。一個疑問得不到解答,就會有無數個疑問接踵而生,慢慢擊潰本來就不是很牢固的互信關系。
醫院在處理病情上是否存在不妥之處,還有待最后的調查結果。但回過頭來看,即便醫院在處理患者的病情上并無差錯,但如果能及時跟家屬溝通,讓家屬知道醫院正在采取什么搶救措施,在他們出現疑問時能及時回應,安撫和寬慰他們,加強雙方互信,哪怕搶救失敗,更多人也都理解醫生是人不是神,正如患者哥哥所說,“如果在妹妹快不行的時候,讓我們見妹妹最后一面,我們心里也會舒服一些!
遺憾的是,“醫護人員因為害怕與緊張,覺得難以跟情緒激動的家屬溝通”,這一“躲”,雖是人之常情——畢竟,醫鬧頻現,殺醫傷醫案頻發,難免讓醫護人員生出防范和自保之心。可是,一直沒有人來解答疑問,卻加劇了家屬的不信任,也讓矛盾進一步激化。
醫患關系糾葛數年,互信缺乏導致的是醫院與患者雙輸的局面;颊邚妱,醫鬧成災,醫院強勢,患者苦楚。湘潭產婦之死,從某種程度上,就是醫患互不信任造成的悲劇。要化解信任危機,營造健康的醫患關系,需要雙方長期共同的努力。醫患互信缺乏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關鍵一點在于,醫患雙方信息的極度不對稱。這也是湘潭產婦之死事件鬧大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強溝通,才能消除隔閡,化解本不應該出現的矛盾。相關部門也要反思,如何讓行醫、就醫和監督的全過程更公開透明,減少因此而造成的互不理解與焦慮,用各種技術性的治標手段,減緩矛盾,為重建互信關系的治本贏得時間。(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