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未來鐵路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低收入者乘坐普通列車的權利
7月1日起全國鐵路運行圖調整,這次調圖是自2007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調圖后,全國鐵路開行旅客列車總數達到2447對,其中動車組列車1330對,占一半以上,成為行走在鐵路線上的大部隊。北交大教授趙堅表示,隨著動車線路的逐步增多,夕發朝至的線路在逐步減少,這對低收入人群來講,是一個很無奈的事,他們的選擇范圍相對減少了。(7月1日《21世紀經濟報道》)
盡管高鐵比普通列車更快捷、更干凈,服務態度更好,也更準時,是中國鐵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高鐵的票價明顯高于普通列車,部分低收入群體難以承受高票價。再加上普通列車的車站多在城市中心地帶,而新修建的高鐵車站多在城市偏遠地帶,又增加了低收入者乘坐高鐵的成本。所以,動車組列車越來越多,普通列車越來越少,這一現象自然會引發一些人憂慮、質疑。
2012年網絡上曾出現過兩個熱詞,一個是“被高鐵”,即一些普通列車被取消,部分低收入旅客“被迫”選擇票價高出一截的高鐵出行。另一個詞叫“慢權利”,按理說旅客有乘坐慢車(即普通列車)出行的權利,但這種權利卻沒有受到尊重和重視。也就是說,這兩個熱詞表明部分公眾對高鐵“擠出”普通列車、低收入者選擇范圍越來越小,存在一定不滿情緒。
去年3月,河南律師向新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郵寄了一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向其申請公開高鐵運營后,動車和普通車減少的數量及其相應的依據和理由。但筆者搜索發現,至今似乎沒有下文。按理說,這樣的政府信息應該主動公開,如果被公民申請公開,更應該及時、徹底。
筆者并不反對增加高鐵,因為高鐵是未來鐵路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低收入者乘坐普通列車的權利,因為鐵路畢竟還是“人民鐵路”,不是純商業運輸行業,因此,在發展高鐵提高鐵路運輸能力與效率的同時,還應該兼顧低收入者的利益。為此,筆者有如下三點建議:
其一,增加動車組列車、減少普通列車可以,但是,必須要保證普通列車的比例或者底線,或者說,動車組列車與普通列車在每條線路上所占的比例,應該充分論證、征求民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隨意減少普通列車,以保障低收入旅客乘坐普通列車的權利。
其二,今后調整動車組列車和普通列車數量以及鐵路運行圖,理應主動公開相應的依據和理由,以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從過去情況來看,有關部門或鐵路總公司只是公布一個簡單的調整結果,至于調整的依據和理由,似乎從未見公開過,這顯然不正常,因為這不涉及什么秘密,而只是涉及公眾的知情權。
其三,應明確普通列車的公益性、保障性。眾所周知,普通列車的票價是固定的,甚至很多年沒有調整過,而高鐵票價則隨著淡季旺季在調整,這已經表明高鐵票價市場化,而普通列車票價公益化。有報道披露,將出臺新改革方案,普通列車接受政府補貼。筆者以為,在財政補貼的同時,必須明確普通列車的公益屬性,這是保障低收入旅客相關權利的前提。
如果調整動車組列車數量和普通列車數量的權力完全掌握在中國鐵路總公司,顯然,這是一家企業,是要追求利潤的,那么,在利潤的誘惑下,或者在還債壓力下,就有可能多增加高鐵,減少不賺錢的普通列車。因此,調整鐵路運行圖以及增加高鐵、減少普通列車,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多方參與的決策機制。(張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