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快言" />
昨天,南京陽光明媚,北京卻是雷電交加,受此影響,寧京航班極不正常,不是延誤就是取消。這樣的陣勢下,就連向來競爭不息的民航與鐵路,也破天荒地不得不大度“借力”了。東航、海航、國航等航空公司紛紛發出呼吁:請廣大旅客改搭高鐵。(7月10日 《現代快報》)
勸大家去坐競爭對手的車,這在競爭激烈的交通領域,看起來是種此消彼長的“無奈之舉”,但是我們必須對這種以旅客出行意愿為大的理念而鼓掌。現在了解到的情況是:從“12306”網站獲悉,因為天氣昨天不僅京滬高鐵票被搶光,就連T、K字頭的火車票也被搶光,包括無座票。鐵路在航空公司間接打出的廣告中,自身安全、便捷優勢瞬間起到放大作用。
高鐵的誕生,已經擠壓到了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間。就目前形勢來說,兩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牌:航空公司貴在速度快;而高鐵速度也不遜色,同時舒適性和便捷性也是有目共睹。中國人喜歡把這樣針尖對麥芒的競爭態勢形容為“冤家路窄”。不過時代在變,逼仄的空間里依然還是可以看到良性競爭和互動雙贏的一面。這個新聞便詮釋了這種“惺惺相惜”。
站在航空公司的角度來看,他們在得知無法短時間內辦理有效航班,必須對旅客進行其他途徑轉移的時候,其實是可以“留一手”,比如說是“建議旅客通過其他交通工具進行換乘”。畢竟在傳統概念里,在自身航班“人在囧途”的時候,干嗎還要給直接競爭對手——高鐵做嫁衣裳?但航空公司卻并沒有這么想,在急旅客之所想的角度來看,高鐵是最適合旅客直達目的地的出行方式。據于此,高鐵也就成了航空公司的“借力打力”,讓旅客選擇比肩航空公司服務和品質的高鐵,也許這并不能讓一肚子怨氣的滯留旅客當場釋懷,但是如此無條件的服務“上帝”,多少能扳回點局面。
聯想到二戰期間的一個小故事。蘇德戰場前線,一名蘇聯醫護兵跑到德軍戰壕里,向他們請求醫藥,德軍軍醫不假思索的給了一部分。這個故事或許套現在硝煙彌漫的商業戰場,也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高鐵、航空公司都在博取利潤的時候,其實大家都還是很清楚的明白,最終和旅客手中鈔票等價交換的,是出行的品質和感受。于是乎,我們也就體會到航空公司發出的高鐵請柬中,那一份厚重的人情味。(中國臺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