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學位服的湖北職業技術學院1103位優秀應屆畢業生,6月20日領到自己的學位證書,成我國首批“工士學位”獲得者。經教育部同意,今年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內率先試點,為優秀畢業生授予“工士學位”,使高職生有機會進入學位通道,參與終身學習,也讓過去只拿畢業證的高職生在用人單位面前,能分出素質高下,讓優秀者脫穎而出。(6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
如今,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不高,導致高職畢業生的社會地位低,而技術藍領卻愈來愈稀缺。設立“工士學位”,或可增添高職畢業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歸屬感,但要想徹底扭轉職業教育的社會偏見,“工士學位”恐難擔大任。
一者,高職畢業生有了“工士學位”,不等于擁有工作能力。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本應平起平坐。然而長期以來,社會普遍將職業教育與“二流教育”畫等號,職業院校在招生中居于末端,其生源幾乎是中高考篩選剩下的;職校生選擇職業院校往往非心甘情愿,甚至因自身是學習“失利者”,或被人貼上“問題學生”標簽,進入職業院校后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為混一紙文憑。因此有網友說,真才實學最重要,舍此,“工士學位”等一切都是浮云。
二者,高職畢業生有了“工士學位”,不等于能夠消除社會歧視。從學生到家長再到社會,普遍都“崇拜學歷、輕視技能”,很多用人單位更是對此推波助瀾,招聘職工時“博碩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專看都不看,中專靠一邊站”,導致現在的學歷越來越貶值,將讀研當“鍍金”以拓寬就業機會的“考研大軍”越來越壯大,“學士學位”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而“工士學位”又有多少含金量?不過成為學位泛濫、唯學位論和學位產業化的社會風氣中的一個新元素而已。
有論者指出:不管什么“士”,找到工作才是硬道理。想徹底扭轉職業教育的社會偏見,一要將高職院校打造成“一流教育”,不再有“招生難”之困和“素質差”之責,二要讓高職畢業生有光明的就業前景和發展前景,有優越的福利待遇;三要修正職業、崗位定位,真正消除“學歷高消費”。這些,顯然不是設立“工士學位”就能破解的。(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