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再次成為眾矢之的。昨天,一款僅限于香港地區的通話套餐“走紅”網絡——僅需68港元(約合54元人民幣),便可盡享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以及不限流量的上網。同價的內地套餐,卻只有350分鐘通話與10MB流量。天壤之別的資費標準令網友感嘆:一家公司一墻之隔,一國兩價實在心寒。
面對鋪天蓋地的口水與吐槽,中國移動這次在第一時間給出了回應,主要是解釋所謂的“香港套餐”有著這樣那樣的特殊性。并且,采取的是“你只聽說……卻不知道”的辯護體,這樣雖然普及了知識,同時也暴露了一種尷尬——香港有著充分的競爭,為了適應那邊的市場,中國移動不得不“放下身段”。反觀內地,盡管“三分天下”,但還是沒有充分競爭,導致移動資費偏高。
說穿了,“一國兩價”并不在于特區有多“特”,只是壟斷者“欺軟怕硬”的秉性使然。即便套餐背后有些苦衷,內地通信資費高于香港甚至歐美國家,早已不爭。這其中,充分的競爭與嚴苛的監管是重要的降價原因。而內地一共就三家巨頭,還不準攜號轉網,反壟斷執法零零落落,又頻遭硬抵制、軟化解,消費者只能無奈陷入“沒的選”的尷尬境地。
競爭,只有競爭,才能徹底打掉“一國兩價”的壟斷傲慢。不同于加入WTO的初期,一提電信開放,便一律免談。時過境遷,現在既不涉及保護幼稚產業,也沒有關乎國家安全、產業命脈的因素,實在找不出什么不放開電信競爭的理由。無競爭,就無市場活力;有壟斷,就有超額利潤。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旦到了既得利益的跟前,便呈灰色甚至蒼白無力。
不是不懂,實則不愿,那就只能靠改革的“揚眉劍出鞘”。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提出國有資本“放開競爭性業務”“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實現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這一點就連電信行業自身也無疑問,承諾“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行至今日,國企改革必須在深水中深化,此種方向性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當前缺少的,只在于具體領域的具體路線圖、具體時間表,以及那具體的“臨門一腳”。
方法論上看,改革“臨門一腳”離不了公開之道。這次,中國移動唯一可圈之處,就是沒敢暗度陳倉,而把套餐誠實地放到了官網上,供各方觀瞻、玩味。丑媳婦也得見公婆,共和國的長子沒啥值得藏著、掖著。多一分公開,自然會多一份公眾的知情權,從而更多地為改革凝聚共識、凝結智慧,早日打破壟斷,讓內地消費者也能享受“逆天”套餐。(周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