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這兩天報道了山西省汾西縣2011年組織事業單位招聘,筆試后三年沒有安排面試的消息,汾西縣回應稱,已經拿出了后續招聘工作實施意見。
近日,還有汾西縣的聽眾給央廣新聞熱線打來電話,反映汾西縣多個政府部門大量聘用臨時工,他們的工資最低的每月只有300元,大大低于山西省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汾西縣重啟事業單位招聘,也給這些臨時人員帶來希望。(3月31日央廣網)
山西汾西多政府部門,大量招聘月薪300元的政府臨時工,這一奇怪現象,引起了坊間關注。300元,在當前的物價條件下,很難滿足一個人一個月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就是如此低的條件,卻還能吸引這么多人去當臨時工,甚至要靠“關系”才能撈來這個飯碗。背后緣由,值得關注。
從新聞中可得知,汾西縣已有3年未進行事業單位招聘。而檢索相關信息可以得知,對汾西縣而言,缺編已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相關事業單位招聘未能啟動的情況下,招聘臨時工以滿足工作需要,可以說是一種解燃眉之急的無奈之舉。只是,在這種表面化的缺編面前,更需要追問的是,一種旨在應付局面的臨時工招聘,緣何逐年累進漸替代正式招聘?
解開這個謎團,“關系”是關鍵因素。在“逢進必考”的政策語境與日漸規范的事業單位招聘面前,權力想要福澤親友,操作難度頗為不易。而相比較而言,臨時工招聘,自由權限大。部門領導可以想招誰就招誰,“關系”推薦也可以想推薦誰就推薦誰。這從權力兌現的成本角度而言,無疑是最安全又見效快的一種方式,既游離于制度監督之外,又充分照顧了人情。
但由于汾西縣并不是什么富裕地區,旨在權力與人情雙贏的招聘,卻不是當地政府部門財力所能承受得起。所謂300元月薪,可能有讓人知難而退之意。無奈的是,當地少數人對權力的熱捧顯然高于了月薪期望,即使是300元的工資,也仍然樂此不疲。這種有些勞模式的行為,其背后絕不是能吃苦、守得住寂寞的職場精神,而是汾西縣用人亂象的一個折射。試問,工薪、保障均低于正常生活水準的臨時工,怎能承擔起正常的公務行為?在保證自己尚還艱難的情況下,這些人何以守住職業底線、履行好公共職責?
面對輿論關注,山西汾西縣說已經重新啟動事業單位招聘,疏解臨時工扎堆現象。但這,很難為此事畫上句號。輿論更要追問的是,在3年停止正常招聘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還要追問的是2011年的事業單位招聘,緣何舉行了筆試卻未有面試?一個縣以300元的月薪招聘了一大批政府臨時工,而這些臨時工卻大多依靠“關系”進入,還干著與正式公務員同樣分量的工作,如此怪異的事情,不是一個“重啟事業單位招聘”就能說清,它需要當地政府給公眾交出更加詳細且富有說服力的答案。 (楊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