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4年《法治藍皮書》,其中《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顯示,2013年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教育部、安監總局、發改委名列三甲,國家信訪局、國家鐵路局墊底。其中,國家鐵路局透明指數為“0”。
如果用霧霾天的能見度來形容這份榜單,得零分的國家鐵路局就屬于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類型。這是一份不怎么光彩的名單,鐵路局成了眾矢之的,別的部委如果以為拿了榜首、三甲就暗自高興,恐怕也是表錯了情。得分最高的教育部也不過65分,大多數處于100分中60分的不及格線以下,離所謂的公開透明、高效廉潔的現代化政府形象的距離還遠得很。
這些年雖然有關信息公開的法律政令相繼發布,三公消費也公開了,賬本也公開了,但都還不怎么詳細,總體來說,人們對這些中央部委到底在干些什么,怎么花錢怎么運作的,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況中。所以,拿低分也在大家預料之中。
零分,是一種完全否認的信號,是一種不講情面的冷漠。它已經不顧及什么面子了。這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政治生態中是很罕見的事。社科院敢評零分,敢對一家國家單位說不,這說明了專家學者獨立的人格;社科院不畏權力敢于用學術說話、針砭時弊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有關部門推動信息公開的主觀性不強的情況下,社會迫切需要有這樣一個機構不時地對權力的運行方式潑點冷水,以另一種方式推動這些部門主動變革。
有人認為給國家鐵路局評個零分不是很公平。對于一個新成立的機構,各種規章建制還在形成完善之中,在信息公開上難免有遺漏,這可以理解。但是不管這個機構經歷一個怎么樣的變化,責任仍背在身上,公開的義務也背在身上。公開不是一種負擔,相反是一種機會,在挑剔的目光中,大家的建言下,讓新的機構能更有效更科學地組建運行。從這個意義上說,零分也許不那么掛得住臉,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一份榜單,很直觀地告訴社會,改進的空間究竟有多大。排在前面的明白了自己其實并不樂觀,排在后面的,更加有了緊迫感。但是,單從這份榜單上,人們還無法得出問題出在哪的結論。在很多人眼里,在信息公開這件事情上,這個部跟那個部相比,并沒有什么可以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至少公眾到現在也沒整明白,得零分的鐵路局和排在榜首的教育部,究竟有什么不同?
這也說明,讓評價體系公開透明,有時候比評價對象本身的公開透明更重要。比如,不足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專家學者們對中央部委信息公開的整體評價都不高,民眾都不甚清楚。學術部門因為其特殊身份,是能擔當起民眾與國家部門之間溝通的橋梁的。這是學術的價值所在,也是推動社會進步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