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國慶黃金周長假,國內多地景區出現客流 “井噴”。從故宮遠超歷史紀錄的單日客流量,到華山爆棚,再到鼓浪嶼的摩肩接踵, “假日渴求”的背后原因何在,景區爆棚如何從制度層面加以解決——
毋庸置疑, “擁堵”已經成了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的關鍵詞之一。有網友無奈地表示,現在的黃金周已經成為了 “黃金粥”,全國人民在短短幾天內擠成了一鍋粥。有專家建議恢復業已取消的 “五一”黃金周,但這恐怕不是治本之道,依筆者之見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人們為什么非要趕在黃金周這幾天外出旅游?最大的原因還是時間問題,因為一年當中只有這么一次相對集中,而且氣候也適宜的時間。如果帶薪休假制度能夠得到落實,很多人就可以自由選擇旅游時間。
其次是要在全社會提倡錯峰出游。站在游客的角度來說,如果自己有條件,就盡量不要選擇在國慶假期這種特殊時期去充當 “人山人海”里的一分子。這樣不但免于擁堵之苦,而且還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旅游成本,可以花更少的錢,看更好的風景。
最后,要避免黃金周變成 “黃金粥”,還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和監督之下,督促景區景點建立科學合理的預警制度。今年長假一些景區之所以出現人員擁堵和滯留的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景區為了眼前利益而采取了 “多多益善、上不封頂”的政策。建立預警制度之后,景區要對自己的最大接待量進行準確評估,一旦超限,就應及時采取限制售票、人員分流等舉措,有效避免游客短時間內大量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