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的核心是市民,因而城市建設發展的本質,乃在于讓全體市民更加切近生活的真諦。不方便,不城市。不舒心,不城市。不安全,不城市。只讓少部分人切近這些生活的基本要點,也仍然不是一座人文、和諧、宜居城市。
北京在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出基本要求時,將“為民”作為要旨,強調“把以人為本理念貫穿首都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同時明確指出“城市建設管理要讓群眾更便捷、更舒適、更安全”。這既是對實踐黨的宗旨的重申,更是對現代城市核心與本質的把握。
事實上,在很多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這個核心與本質往往是被忽略或遮蔽的。有的城市乍一看豪華氣派,但只有衣食住行地實際生活起來,才發現并不太舒心、安心、放心。有的城市號稱做大做強,卻讓市民沒有歸屬感,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的城市發展迅猛,但人們生活感覺緊張、壓抑,缺少快樂、幸福。
這些不太爽的生活感覺,往往都是由城市生活中具體的事物、個體的經歷所引發的。有的可能是交通出行不方便,有的可能是因為一下雨城市就變成海,有的可能是消費昂貴而不便利,有的可能源自于城市管理者的處事不公,有的則可能是因為城市的精神文化氛圍讓人感到不適。然而歸根到底則源自于城市建設發展主導思想出現偏差,在強力推進的過程中,把核心和本質的東西丟棄了。
西諺有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座延續至今的城市,既有前人點滴功績的匯聚,也有前人的失誤積久而尾大不掉,更有修正錯誤靠近科學的艱辛與不易。同時,在城市建設發展理念上,也同樣存在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經驗與教訓表明,只有更科學準確地把握了現代城市的核心與本質,城市才會最終成為市民生活的福祉,走向一個可持續的美麗未來。
“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構想與描繪,讓北京獲得了一個審視現代城市核心與本質的契機。從其通向世界城市的路徑設計可以看出,北京這個13億中國人的首都,可能會在一個市民可期的未來綻放其獨特的精彩。從強調以更高標準履行好“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務”等“四個服務”職責,到“提升城市運行管理的精細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再到明確“推動包容發展”以“為各類發展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北京的未來將可能讓市民更熱愛、讓各方來客更順心。 (華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