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南京機場路兩側的上百棵樹,被挖了出來;耗資七八十萬元,再種上另一批樹。挖出來的是香樟,種回去的依舊是香樟,F場施工人員說,原先的香樟太小,現在換成大的;有些樹的形狀太差,換一些形狀好的(5月29日《揚子晚報》)。
挖走的香樟,直徑13cm以下;新栽的香樟,直徑17cm。一般人的目測,并無區別。但移栽“上百棵樹”,耗資七八十萬元。每棵香樟的耗資,竟達五千元左右。耗費如此讓人咋舌的民脂民膏,再看這景觀樹,實在不忍睹了。
然而南京的城建專家透露,移一棵樹還不止5000元,移一棵是種一棵的三倍。因為移樹還要算上起樹、吊樹、運樹和再種樹的費用。至于那些被移走的樹木,施工方還可以再賣給其他需要種樹的項目。因此,“這個利益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頻繁‘移樹’的現象”。
這大概就是城市景觀樹真正的作用了。南京為什么要種香樟,還能想得明白。但放眼全國,炎熱的南方,為何要種寒帶的松樹?酷寒的北方,為何要種熱帶的芭蕉?當然,可以倍加呵護,譬如為熱帶樹搭棚過冬。利益鏈自然可以延得更長;死了還可以再種,新的利益鏈又可以出現。這樣的南樹北種、北樹南種,好像還特別時髦,特別被種樹的人所熱衷。過去,我只困惑于一樣的綠色,何必為反串而耗巨資;現在才知道,要是不耗巨資,景觀樹就沒有“經濟生命力”。
要讓景觀樹看起來正經一點,辦法也簡單:確定種什么樹,來個聽證;買誰的樹,讓誰來種,公開招標……斬斷利益鏈,景觀樹就能還原于本來的綠色。(慕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