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網訊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币皇住哆吔缤l》以獨特的表達方式唱響臺灣著名詩人洛夫濃濃的思鄉之歌,也為他戴上了“詩魔”的光環。已是滿頭銀發的洛夫帶著滿腔的詩情再次來到他魂牽夢縈的揚州,舉辦詩歌專場講座。20日,在江都誠德鋼管公司的講座上,洛夫說,“揚州是月亮城,是詩歌城。我到揚州來,是探文化之親,探文學之親,探詩之親,更是探一個醒不了的詩歌夢!
惺惺相惜,隔江寫出傳世之作
出生于1928年的洛夫,自小就跟著抗日游擊隊跋山涉水、抗日救國,故鄉湖南衡陽的山山水水上留下了他的足跡。
21歲那年,在湖南大學讀書的洛夫離開家鄉,遠赴臺灣。年輕的洛夫將對家鄉深深的思念也放入行囊,一直裝進自己的心中。
1979年3月洛夫應邀訪港,當時創作了《鄉愁》的詩人余光中正執教于香港中文大學。兩位臺灣著名詩人異鄉相遇,自然而然地就談到了漂泊海外的游子感慨。在一個薄霧的上午,余光中帶洛夫來到香港與大陸的邊境——落馬洲。在望遠鏡對準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的瞬間,洛夫積蓄已久的鄉愁猛然噴發,《邊界望鄉》這首經典之作在此誕生。
“從那里望過去,我看到的不是湖南,耳邊聽到的也不是鄉音。那一刻,我居然能夠聽懂與湖南話天差地別的粵語,那仿佛就是我的鄉音。我這才體會到什么是近鄉情怯,什么是有家難回。何處是故鄉?故鄉就是祖國大陸的廣袤土地,國愁便是我的鄉愁!甭宸蛏钋榈卣f。
一同來揚的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現場評價說:“我是從洛夫的詩句中來認知他這個人的,這首詩將民族離散的悲情真切地體現了出來。他說,我不是臺灣詩人,我是中國詩人。這種情懷讓我感動。”
寫詩不僅要用心,更需要社會擔當
洛夫一直被人們稱作“臺灣現代詩壇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是中國詩壇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詩壇譽為“詩魔”。幾十年來,洛夫留下了經典詩作無數。75歲時,他以一首3000行長詩《漂木》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當前華文詩人中,僅有他與北島獲此殊榮。
“《漂木》就是有社會擔當的,我用多種手法對人生進行詮釋,直指生命的無常和宿命的無奈!睋P州詩歌評論家葉櫓評價這首詩時說:“第一次讀《漂木》,我想把整首詩讀完都困難。但是細看之后,我發現這首詩的內容值得探討與思考的東西非常多。”
“詩是詩人對現實人生的轉化和超越。寫詩不僅是一個寫作行為,更是價值創造,對于生命內涵的創造,對于藝術境界提升的創造,這三者非常重要。”在洛夫看來,寫詩不僅需要用心,還需要社會擔當。
四下揚州,尋夢詩詞之城
洛夫20多年來八次回到故鄉衡陽。與洛夫的思鄉之情并重的,是他對古城揚州一直不變的情懷!皳P州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在這里留下經典篇章。作為一個詩歌創作者,怎么能不來揚州?”洛夫感慨地說。
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洛夫心中是最能夠代表揚州的詩作!耙皇住洞航ㄔ乱埂返辣M了唐人氣象。”
已經旅居加拿大的洛夫四次來到揚州。無獨有偶,每次來揚州都在深秋,“深秋的揚州與加拿大清冷的氣候十分相符,這也讓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到了年底就想念揚州的秋!北M管如此,他坦言,揚州的每個季節都讓他心動:“李白曾經揮毫‘煙花三月下揚州’,我十分想在這樣美麗的季節來揚州追尋詩歌的夢!
洛夫不僅愛揚州,更將這份愛落在了紙上。自從2005年第一次來揚州后,他先后寫下了《西湖瘦了》、《唐槐》兩首關于揚州的詩,其中《西湖瘦了》被很多詩歌大家推崇為現代詩的范本。對此,他謙虛地說:“不是我寫得好,而是揚州的景色太讓人沉醉。十月的揚州,秋色迷人。當時,我泛舟瘦西湖上,感覺她就像一個成熟的少婦,嫵媚動人。這清瘦的西湖,就好比一個突然醒來卻怎么也想不起的夢。”(實習生 邱可心 高暢 記者 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