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業如何“過冬”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沒有讓家具行業看到如同往年的銷售行情,即便是在樓市處于下行階段的去年,同期的市場行情也未曾如此低迷。與此同時,盡管商家采取了大幅促銷以及改變銷售策略等方式,但是市場依然沒有很大起色。家具市場如此不景氣,其中癥結何在?未來,家具行業又該如何發展?記者近日對省城家居市場進行了調查。
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減一半
家具行業也如同季節一樣,在持續低迷中進入這個冬天。
盡管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樓市的“銀十”成色十足,然而,對于與樓市緊密相關的家具行業,卻依然沒有看到任何回暖的跡象。11月1日上午,在濟南東亞家具商城一處入口不遠處,一家國內知名的地板品牌正在打理著新的店面。因為看中了這里家具市場的規模和集聚效應,這家品牌剛從另外一家商場搬遷過來。
“大的品牌應該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畢竟我的工資水平沒有降低;但是一些小品牌或者是小商家的話,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小。我們原來在的那家商場,現在已經很蕭條,很多品牌已經選擇了撤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家具行業整體的不景氣讓處于行業中下游的小商家長久徘徊在舉步維艱的境地。而賣場中稀疏的人群也似乎說明了這一切。“現在一個上午幾乎沒有顧客,你也都看到了。”一家門窗銷售商告訴記者,“與去年的10月份相比,銷售量還不到一半,并且價格也賣不上去,畢竟經過多次打折促銷后,價格上的競爭已經沒有很大意義。”
市場低迷如何自保
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之下,如何自保成為諸多商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近日,北京市推行的家具以舊換新,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對于當下市場環境的一種試探,而最終能否為家具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尚有待觀察。
“商場里極個別的商家采取了以舊換新,但是這并沒有代表性,現實中對于很多商家而言,操作起來很難。”一位侯姓商家告訴記者,“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中,對于代銷的商家而言,日子更難過,對于自己有工廠的經銷商,還會好一點。”
記者了解到,面對低迷的市場和成本相對較高的店面租金,有的商家早早地就采取了通過網上平臺的方式來實現銷售渠道的拓寬,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并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個別小的家具產品銷售還行,并且主要面對的是年輕客戶群體,至于比較大的家具,由于涉及到銷售、安裝以及配套等環節的銜接,網上銷售的情況并不理想。”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只能說,未來網絡銷售應該是一個必不可少環節,能夠占到一定的比重,但目前,網上銷售還處于發展過程中。”
源于過剩?
“和目前社會上很多行業一樣,家具行業現在是處于過剩的階段,不僅包括產品、產能的過剩,同時也包括銷售賣場。”業內專家韓先生表示,“現在門檻越來越低,同質性競爭也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周圍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家具行業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在所難免。”
采訪中,在地板行業已經從業8年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地板的需求量大,但是技術門檻也低,8年前廠家的數量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同產品的區別也不是很大。
對于眾多的家庭而言,家具屬于耐用消費品,除去更新換代的因素外,幾乎很少更新。鑒于此,商家更看重了買房和結婚兩項與家具緊密相關的家庭活動。在每年的結婚人群相對比較均衡的前提下,樓市對于家具行業的影響也就格外明顯。然而即便如此,在調控政策不變的情況下,盡管樓市的成交量在逐漸地回升,但是就家具行業而言,卻尚未感受到樓市漸次回暖所帶來的利好。
“十一黃金周期間,銷售不是很理想,客流量也不是很多。商家們很早就在準備,有的從9月中旬就開始了,包括促銷和各項優惠,但行情并不是很好。”韓先生表示,“從家具行業來看,現在還沒有看出樓市的回暖所帶來的積極效應。有的客戶可能是買的期房,中間經過設計和裝修,等到我們這個環節時,中間至少有半年的時間。所以,等樓市的回暖效應傳導至家具行業,估計至少要等到明年的上半年。” (本報記者 劉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