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9日電 (李雨昕) 第十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18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此次交易會上,菌草技術引人注目。該技術“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還可發展成菌草循環產業,不僅使農戶獲得比種植糧食更高的收入,對當地生態建設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上世紀末開始,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發展菌草產業。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寧夏永寧縣閩寧村等地區進行小規模菌草生產,在獲得成功后開始大面積推廣。據悉,閩寧縣村戶曾經6畝地全種玉米和小麥時,戶均收入為1500元至2000元;在使用菌草技術種菇后,當年戶均收入達3000元以上,最高一戶收入達1.2萬元。閩寧村一名回族老人說,他到58歲時還沒見過一張百元鈔票,但現在一天收入就有800元。
此外,中國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表示,菌草技術還可發展為菌草循環產業,這將成為發展中國家食品安全、消除貧困和生態建設的重要產業。
林占熺稱,菌草產業形成植物——菌物——動物循環,以及植物——能源——肥料循環,即通過種植菌草產出食藥用菌和動物食品;菌草可成為生物質能源燃料,用于發電、生產沼氣;菌草還能有效固定土壤,防風固沙,提高土地蓄水能力,實現可持續性發展。“農業技術就是要簡單、再簡單。要讓農民都會用,技術才有價值。”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