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多年的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終于再次提上議程。在日前舉行的“2013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2.5%的壽險預定收益率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嚴重抑制了保險需求,不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保監會下一步將重點研究推進壽險費率政策的改革問題,主要通過放開定價利率、管住準備金評估利率來激發行業發展的動力。
壽險增長乏力受行業周期和外部經濟周期疊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動力明顯不足。尤其是最近兩年,保費增長僅為10%左右,與以往20%以上高增速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我們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激發行業發展的動力。”在項俊波看來,保險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對人才、資本和技術的使用已經較為充分,前期改制上市、對外開放釋放的活力逐漸減少,需要一個沉淀的過程以實現發展資源的積累和再開發。而改革中的重要一項,就是推進行業的市場化改革,通過再造體制、機制優勢,培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保險市場。
據了解,為解決保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從1999年至今,我國壽險業的預定利率一直設定為2.5%的上限,這也是大多數人身保險公司制定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然而正是這樣的“保護措施”,使得傳統保險的產品定價明顯偏高,銷售基本停滯。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的利率為3.0%,壽險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遠低于一年期銀行定存利率,也低于其他理財產品的利率,保險產品的競爭力也因此而相形見絀,直接導致保險市場尤其是壽險市場的增長乏力。
政策落地可期
按照慣例,監管層在出臺有關行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前都會征求多方意見。今年3月,保監會曾小范圍召開座談會,討論壽險費率改革方案。一位保險公司人士透露,此次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放開現行2.5%的壽險預定利率。根據此前討論的改革方案,壽險費率改革將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面向傳統人身保險產品和與特定資產掛鉤的專項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可自行確定利率,其中對傳統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如果設定在3.5%上的需要報保監會審批。
“實際上,早在2010年7月,保監會就曾發布《關于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決定放開傳統人身保險預定利率,但由于部分保險公司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施行。”一位保險專家告訴記者,預定利率從“批備”、“報備”再到“官訂”,這曾是監管層對保險機構低效率的政策保護。然而隨著低利率時代逐步遠離,保險費率的僵化已成阻礙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壽險預定利率的上調,或將從根本上解除制約保險增長的約束。
國泰君安分析師彭玉龍也認為,今年放開定價利率幾成定局,對壽險發展來說或許是個機遇。一方面,傳統險由于價格偏貴,銷售基本停滯;另一方面,近兩年投資收益率下降和銀保新政導致壽險保費增速降至近10年底部,今年壽險形勢仍不樂觀。定價放開、刺激保險需求回升和產品創新是突破現有困境重要途徑。
監管態度明確
盡管市場化的大方向毋庸置疑,但利率市場化也會帶來相應的風險,這不僅是監管層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保險企業最為擔憂的焦點所在。
保險專家告訴記者:“歷史上日本、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在1999年前都因利率市場化出現過利差損。以日本為例,1976年放開定價利率后,雖在一段時間內刺激了需求,但因宏觀經濟快速衰退,保費增速下降,退保風險增加。但是,利差損毫無例外都產生于高利率時期,當前我國的利率不高,長期下行空間不大。此外,我國壽險增速已經持續低迷兩年多,與當年日本放開利率時增速很高也完全不同。要說最值得關注的風險,我認為由于我國壽險業銀保占比較大,而且恰逢投資收益率下降的階段,因此退保風險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沒有專門針對壽險費率市場化的配套監管措施進行詳細闡述,但項俊波在“2013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也讓市場對于監管層的態度有了清晰的認識。項俊波稱:“市場化程度越高,金融的復雜性和脆弱性越強,對保險的監管要求也更高。未來我們監管部門要繼續做好創新和改善監管,放開放活市場的事、管住管好該管的事,不斷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一是管風險,推進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強化風險資本監管,增強資本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的約束。二是管內控,細化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規則,進一步強化保險公司改進經營管理和風險管控的主體責任。三是管市場行為,進一步完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測相結合的有效方式,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銷售誤導和理賠難等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更好地保護我們消費者的利益。”
(記者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