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央行主管的雜志《中國金融》撰文表示,目前推進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基本具備,下一步將按照中央會議精神繼續積極推進。他還指出,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當前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要抓緊研究完善方案,并擇機出臺并組織實施。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也就是意味著完全放開貸款和存款利率的管制,讓其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而變化。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解釋道,如果這兩部分均都放開,對百姓的影響可能就要看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了。“比如說在現在的基礎上,如果放開,可能會導致存款利率上浮,而貸款利率下降。”
“實際上現在銀行也正在逐步實踐這個過程,銀行理財產品就是最好的例證。”唐建偉表示,由于當下存款利率較低,銀行為了吸引存款更多地開發了收益率更高的銀行理財產品。而這也印證著銀行攬儲的成本逐漸高漲,實踐著利率市場化。而等到真正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理財產品還會增多,而收益并不一定下降。
此外,唐建偉表示,央行所謂擇機出臺并組織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也是為利率市場化做進一步的準備。存款保險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金融保障制度,為存款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提供保障。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當實行該制度的銀行資金周轉不靈或破產倒閉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時,按照保險合同條款,投保銀行可從存款保險機構那里獲取賠償或取得資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損失就會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護了存款人的利益。
“央行現在也在研究如何組織,有可能是從央行直接劃出一個局來分管此事,也可能重新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唐建偉表示,與普通保險不同的是,存款保險還發揮著監管的作用。
-新聞鏈接
“銀行暴利”來自利差
2011年,商業銀行凈利潤達到10412億元,比同期增長36.3%,創歷史新高。按此計算,去年商業銀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億元。
而銀行利潤究竟來源于何處?百姓看到的是銀行各種亂收費的現象,而市場專家們則看到的是銀行存貸款之間的巨額利差。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就曾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凈息差水平大約在3%左右,從國際比較上看,雖然中國的這項數據并不算高,但這占據了中國銀行業總收入的80%左右。如果以銀監會公布的2011年銀行利潤“平均每天凈賺28.5億元”的數據計算,那么銀行每天就約有22億元來自利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