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來西亞媒體報道,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亞洲國家的央行應該考慮讓本幣更大幅度地升值,以控制資產規模擴張,因為資產規模過大恐有加劇通貨膨脹和導致金融失穩的風險。
BIS發布的報告中說,9個亞洲國家央行的資產規模已從2001年的1.1萬億美元擴大至6.4萬億美元。BIS說,這種高增長率可能限制金融體系消化流動性的能力并產生通脹壓力。
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國家為提振市場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將外匯儲備規模提升到紀錄最高水平。當年這場危機耗盡了部分亞洲國家的儲備,并促使一些國家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
BIS說,2005年以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因為亞洲央行抵制由該地區貿易和資本流動所產生的本幣升值壓力。
BIS經濟顧問和貨幣和經濟部門主管塞契堤說,這些央行擴大資產規模已導致金融扭曲。雖然目前亞洲國家通脹率低、金融系統穩定,但這并不意味著將來也永遠如此。沒有理由對此掉以輕心。
BIS報告說,雖然亞洲央行擴大資產規模眼下并未構成通脹風險,并且決策者在貨幣沖銷方面卓有成效,但較大的資產規模可能令央行更易受到巨額金融損失的沖擊,并且外匯儲備的積累也可能擠出國內貸款資金。
根據BIS的數據,香港和新加坡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而中國、馬來西亞與泰國的外儲占GDP約50%,整體亞洲外儲則占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