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股指期貨時代,市場傳播的“印花稅調整”傳聞性質也在發生變化:在股指期貨推出前,這一傳聞的市場殺傷力并不大;但在股指期貨交易推出后,這類謠言往往就成為空頭博取收益的“武器”。
筆者以為,進入多空雙向時代的A股市場,應防范“印花稅調整”之類的傳言成為操縱和影響市場的一個工具。所以,無論是從印花稅的當前稅率還是國際趨勢來看,“政策鎖定”印花稅稅率應提上議事日程。
印花稅作為一種政策性工具的作用已經過時,而且有時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導致市場波動的導火索。市場的趨勢有其內在規律,牛市和熊市的交替并不會因為印花稅的變動而發生根本變化。印花稅稅率變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對市場造成劇烈沖擊,但是從長期來看,這不過是徒增了市場波動的幅度而已,不僅避免市場大起大落的初衷不可能實現,甚至會走向反面。在單邊只能做多的時代,這個“武器”或許還能起到“威懾”投機的作用,但在股指期貨時代,這個功能已經大大削弱。
檢驗印花稅稅率是否合理的標準,我認為,征收總額是一個方面,市場交投的活躍度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完成510.47億元,比2008年同比下降47.9%,主要原因是稅率降低和單邊征收兩項政策調整使得全年總體處于減收局面。但是在2009年,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2137.9億元,比2008年的日均成交1088.9億元放大了近一倍。這表明當前的稅率處于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符合市場健康發展和稅收總額保證一定規模的平衡點。
此外,將印花稅率保持在低位,是國際上的流行做法。以香港為例,股票交易時買賣雙方均須分別向港府繳納每宗交易金額的0.1%作為股票交易印花稅(不足1港元亦作1港元計)。在香港的交易成本中,證券交易費用涉及經紀傭金、印花稅、交易征費、交易費、交易系統使用費、過戶費等,其中經紀傭金普遍為0.25%,是交易費用的主要部分,印花稅在交易成本中的比例并不大。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多次向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稅務局提出了減免印花稅的建議,因為這是香港與國際金融市場保持同步、刺激場內交易的一個重要舉措。
由此可見,內地市場的印花稅率應保持當前的穩定狀態。而且,一旦“政策鎖定”,還能防止“印花稅調整”傳聞成為不法分子操縱市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