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為銀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清晰的支持重點
今年3月份起,國家陸續啟動實施輕工、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石化、有色、電子信息及物流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戰略。十大產業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也是銀行業實現安全、平穩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因中央和地方確定的投資項目,絕大多數是基礎設施、基本建設和民生工程項目,如鐵路、公路、民航、港口、城市交通、水利、風電等等。這些項目風險相對較小、收益相對穩定,正是商業銀行搶奪的項目。
巨大的信貸需求
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計劃投資1.18億元,加上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約4萬億元。為加快重點領域的建設,國家確定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都在以搶先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姿態,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由此而來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需求迅速增加,這會使2008年度新增貸款有史以來首次突破4萬億元的紀錄,在2009年、2010年繼續延續、乃至再創新高的可能變得越來越大。
寬松的信貸政策
去年,在國家出臺4萬億元財政刺激方案后,作為重要補充,又出臺了“金融30條”刺激方案。隨后,央行相繼出臺了《開展小企業貸款指導意見》、《關于銀行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指導意見》、《并購貸款管理辦法》,強調通過中小企業貸款、并購貸款的投放,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2008年底,由于金融海嘯引發的國內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央行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開始放開信貸規模管理。在銀行以外的融資方面,世界性的危機影響,可利用的外資明顯下降;證券市場融資渠道的閘門依然沒有打開。這些都增大了社會對銀行信貸的依賴。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圍繞各行各業“保增長、擴內需”的實際,都推出了很多項目,并在土地、審批、稅收等方面采取了優惠政策,這些都為銀行業的信貸投放創造了絕佳的條件。據央行發布的我國2月份銀行信貸統計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07萬億元,前兩個月累計新增2.69萬億元。繼1月份新增貸款1.62萬億元,創下新增貸款歷史單月最高增幅之后,連續兩個月單月超過1萬億元大關。
保增長也使銀行業面臨巨大挑戰
面臨信貸新政的大考2009年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是對金融機構信貸總量和投向實施引導、調控和監督,重點強調信貸投向要不斷優化,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中首先實現保證資金的優化配置。為此,銀監會現在正在開展全國范圍的2008年10月以來新發放貸款專項檢查。新發放貸款投向是否合理、流程是否合規、條件是否符合、手續是否完備,對那些搶先發放貸款的銀行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結構調整的壓力加大
信貸結構調整一直是各家銀行追求的主題。經濟刺激方案實施以來,貸款的快速增長,是各個商業銀行打破常規、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出手快、下手狠,在較短時間內通過項目的評估、審批,并及時發放的結果。這對中央投資起到了最大限度的拉動效應,但這也無疑對自身信貸結構的調整帶來了新的壓力。諸如,原本計劃退出的行業、企業、項目,不但沒有退出,反而增加了投放;新投放貸款后,使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過高或更高;中長期貸款與短期貸款的比例失衡或更加不合理;大企業貸款與中小企業貸款的比例失衡或更加不合理等等。
信貸風險的不確定性加大
2009年2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繼續保持“雙降”。不良貸款余額為15334億元,比年初減少17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5%,比年初下降0.42個百分點。銀行業信貸風險的不確定性在加大,至少以下方面值得我們予以關注:一是盡管國家實施了經濟刺激方案,但如果企業業績無法回暖,銀行資產質量不可避免存有下滑之憂;二是近期銀行信貸資金大都投向基礎設施、基本建設等中長期項目,風險在短期內難于體現,時間越長不確定性越大;三是有些貸款屬于銀行“主動”發放,企業自身需求不旺,甚至用途不確定,處于審慎使用的考慮,導致部分資金閑置;四是貸款大量急速投放不能持續,新增貸款對不良貸款的“稀釋”作用減小,不良貸款率會趨于真實,恐上升的趨勢會出現。
總之,大力加強信貸投放,是政策和市場的要求,也是銀行業發展的需要。但從趨勢看,預計會先快后慢、先高后低。預期下半年我國經濟會逐步走向復蘇,政府啟動內需的壓力將會減小,隨著重點項目資金逐步到位,信貸需求也會遞減。如果說,在危機襲來時,政府和銀行對危機的認識與應對空前一致。那么,在我們戰勝危機后,政府和銀行在“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經驗總結中,同樣會達成共識。(陸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