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連發三篇文章,闡述國際儲備貨幣、保持合理儲蓄率等內容,特別是闡述的用超主權儲備貨幣代替美元的看法,引起巨大反響。美國包括總統奧巴馬在內的多位高官做出了“沒有必要”的迅速回應;歐盟雖然站在美國立場,但也迅速表明了態度。在G20倫敦峰會召開前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也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了中國政府有關原則立場。相信,這篇文章將受到國際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聲音倍受國際社會關注。農歷正月初,溫家寶總理在達沃斯冬季論壇上的發言、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以及對歐洲幾個國家的訪問,都刮起了一陣“中國旋風”。接著,中國人大、政協兩會召開前夕,政府工作報告推出更大經濟刺激方案的傳聞在西方國家引起廣泛猜測甚至影響到了美歐股市走勢。再接著,溫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一句“對中國投向美元資產表示擔心”的話語,迅速引起美國包括奧巴馬總統在內的高官及時回應和“保證安全”的承諾。
為什么中國聲音陡然引起國際社會特別是一向傲視全球的美國、歐盟國家的廣泛、高度重視呢?其實,在這背后是中國迅速增加的經濟實力在支撐著。更為可喜的是,中國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沒有受到重創。這是支撐中國聲音在世界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根本力量。
同時必須清醒地注意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歐盟對中國聲音的重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讓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承擔更大責任。要求中國推出更大刺激內需的措施,拉動世界經濟;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元資產,幫助美國募集救市資金;拿出更大額度資金購買歐盟訂單等等。對此,中國必須冷靜對待和思考。一句話,著力于擴大內需,力所能及地承擔起自己的國際責任,而不是被其忽悠、蒙蔽而上當受騙。
駐英大使傅瑩就表現出了對吹捧的警惕。當英國廣播公司主持人安德魯·馬爾最近現場直播采訪傅瑩時說“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擁有錢財,擁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那么這個國家就應該是中國了”。并問“中國是否會在峰會上宣布一個大的支出計劃”。傅瑩當即回答說:“當人們給中國戴上‘富裕’、‘有錢’和有大量儲備等等各種帽子的時候,中國民眾會感到這是在吹捧中國,甚至是在忽悠中國。”傅瑩解釋外界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存在誤解。這些儲備并不是財政資金,是老百姓和企業的辛苦錢,中央銀行只是這些錢的保管員。這是一種相當可貴的理性。
必須習慣寵辱不驚。一方面利用在國際社會不斷增強的話語權,維護國際社會、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公開公正和合理,維護中國利益不受損害;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認清自身的現實,淡看那種“一會兒被捧上天,一會兒遭無端指責”的西媒忽悠。(余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