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里,有一個叫高秉涵的律師,曾背著包袱,護送了百多臺灣老兵的尸骨回鄉。他被評上“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揚名兩岸。而今,高雄的一個里長,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他曾護送三十多位老兵“告老還鄉”落葉歸根,而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一個承諾。
熱心里長受請托
“等我走了后,能不能帶我回家?”
故事發生在10年前,高雄左營區祥和里,一位單身的80歲榮民(臺灣老兵的統稱)文開發,這樣對他的里長劉德文說道。
文開發十幾歲就隨著國民黨軍隊來到臺灣。好不容易等到兩岸開放回鄉探親了,他的雙親卻早已過世。在湖南的老家,他只有一些關系疏遠的遠親。可是,文開發認為“雖然是遠親,但還是有血緣關系”。多年的游子渴望認祖歸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過世后,骨灰能回到有家人的地方”。
面對這樣悲切的期盼,劉德文能說什么?他一口應了下來。
一年后,文開發過世了。
劉德文二話沒說,毅然決然買了機票,背起文老的骨灰盒,跋山涉水來到湖南文家莊,安葬了這位漂泊一生的老人。
這件事傳開后,許多老榮民找上門來!翱梢运臀覀兓丶覇幔俊彼麄儜┣笏。
老兵思鄉情義濃
左營區祥和里地處左營眷村,社區里的樓房,大部分是單身榮民的退休宿舍。他們到臺灣后沒再成家,孤苦走完余生。這樣的人生際遇,越發思鄉情濃,他們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回家!
11年前劉德文剛當上里長時,祥和里尚有八九百里民,他們陸陸續續“離開”后,現在只剩100人左右,“我曾一年內參加過120多場葬禮”。
感懷老人們的飄零身世,面對老人的臨終囑托,劉德文總是一口答應。
“每個骨灰罐都裝著老榮民一生的榮枯。”劉德文說,面對這些讓他感傷和牽掛的長者,他從不忍心拒絕!爸灰@些伯伯需要我送他們回老家,我一定背他們回去!”劉德文說。
一路上,擔心老兵們“走”過大江大海,長途跋涉“跟丟了”,他口中都要不停念著“要跟上哦”!
一直到將“老人”送抵家鄉,將骨灰盒送到他們至親的人手上,他才安心返回臺灣。
這樣的情,這樣的義,令人動容。
于是,老人們說“有里長在,不用擔心”。他們相信這個來自屏東的本省里長,會安頓好他們的后事,能讓他們在身后魂歸故里,完成落葉歸根的心愿。
于是,除了社區的居民外,其他縣市的老榮民也找他幫忙。至今,他送“回家”的老兵,至少有30位。而面對記者們的采訪,他總是很低調:“又不是在做業績啦!”他不肯給出實際數據。
自掏腰包感動家人
從2002年當上里長開始,劉德文每天都會前往社區關懷老兵們,一天內會去兩三次,第二年發展到自掏腰包為那些行動不便的單身老人送晚餐。他像家人一樣,稱老人們為“伯伯”。
而伯伯們看到他,就會露出笑容。有伯伯腦部開刀后,不認識親生兒子,卻認得他;有百歲老伯伯臨終前一夜,指名道姓要見他一面。這些伯伯在深夜發病,需要有人送去掛急診,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他。
剛開始送骨灰的時候,劉德文也有過心理障礙,但面對這些平日里一起生活的老人,重情重義的他總是言出必踐,直到這事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平時聊天,他會詢問伯伯們的想法,若想回老家的,他會記下地址,待受到委托之后,他就和伯伯一起去做公證。伯伯過世后,劉德文按照他們提供的地址,寫封信寄過去,問家人是否愿意接收并安葬。等到親人回信,他就從公墓將“他們”領出來,啟程送伯伯“回家”。如果伯伯們沒留下費用,劉德文會二話不說自掏腰包解決,從不多說一句。
面對劉德文的繁忙,起初太太不諒解,覺得丈夫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花在家里的多,但后來也被感動,兒女們更是以父親的無私奉獻為榮。
做了這么多,劉德文表示,只是體諒老兵們內心的辛酸和煎熬:“他們20多歲到臺灣,親情突然被切斷,在這里沒有子女,也沒有機會孝敬那邊的父母,他們始終覺得虧欠了家人!(記者 林靖東)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