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的轉型迫在眉睫。無論是數字化技術革新還是創新營運模式多業化經營,均成為第四屆海峽媒體峰會兩岸媒體討論的焦點。雙方展示了各自的創新成果,互通有無,反映了兩岸媒體在新媒體發展浪潮中的應對與突破。
與大陸一樣,隨著網絡的普及,臺灣傳統的紙質媒體生存形勢日益嚴峻。40年前,臺灣民眾的平均閱報率為75%,而現在僅為40%,2011年的報紙廣告量較2010年更是下降了10.7%。中國時報集團自2008年被旺旺集團收購后,就開始了從媒體集團向文化產業集團的轉型。目前,中時集團擁有3家報紙、2家電視臺、3家網絡媒體。旗下包括旅行社、展覽公司、行銷公司、演藝公司、模特公司等20多家企業,可以說是臺灣目前最完備的全媒體公司。
聯合報則通過打造新的媒體平臺,即創辦網絡視頻,謀求新的營收管道。2009年,聯合報系成立了專門的影音部,調配了原采編人員進行培訓,轉型為影音采編人才,推動網絡視頻直播。今年1月1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日,6個半小時的選情之夜,就有35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創下網絡視頻的收視率新高。此外,聯合報還十分注重電子新媒介的開發,結合iPhone系統下的應用程序APP等,開發出了包含新聞服務、消費流行、樂透開獎等多元服務內容,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
海峽都市報2007年創辦了968111公共服務中心,全國平臺整合了500多家服務商家,上萬人的服務團隊,提供數百項便民服務內容。平均日呼叫量3萬通,年訂單600萬單。業務覆蓋生活服務、健康服務、法律服務、公益服務、報業服務等眾多領域。2011年平臺銷售總額2億元。目前,968111平臺已累積了170萬人的有效客戶數據,并細分為母嬰、家庭主婦等營銷群體,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體系已初步建成。此外,海峽都市報還在去年設立了臺胞公共熱線,向臺胞提供信息、生活、家政、健康、新聞等多種資訊,24小時開通,提供閩南話、客家話服務。目前臺胞公共熱線每天平均接到熱線200條,其中,有近兩成是從臺灣打來的。
本報記者 陳夢婕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