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達杰保護站站長接受臺灣媒體記者專訪(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中國臺灣網7月9日祁連縣消息 從位于可可西里的索南達杰保護站到位于祁連縣的祁連山半野生鹿業基地,兩天的時間,從西到東1400公里的行程,兩岸媒體采訪團一行深入到青海省的基層,感受青海省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的發展利用。
索南達杰保護站是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保護站之一,是第一個最早由民間贊助成立的保護站,同時也是可可西里唯一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索南達杰保護站的站長叫文嘎,一個來自青海玉樹的藏族漢子,在可可西里從事保護工作十幾年。在與他交流中獲悉,藏羚羊種群的數量已經從保護之前的一萬多只上升到現在的六萬余只。經過這些年的保育努力,盜獵活動已經越來越少,目前救助站主要救助幼小或者受到傷害的動物。
文嘎站長向兩岸記者們介紹,保護站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沿線巡視和飼養那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文嘎站長告訴記者,他熱愛這里,自從索南達杰保護站成立他就申請來到這里。他撫摸著幾天前才被救護回來的小藏羚羊說,這些被救護回來的小家伙就像他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從喂奶開始,一點點保護著他們成長,直到它們有能力了再放回到大自然。與文嘎站長而言,他在保護區不是在從事一項工作,而是在投入他的熱情去完成畢生的志愿。
盡管在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大多是青海省本地人,但是長時間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每天要面對缺氧、寒冷和寂寞,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于我們看來,他們是那么的崇高和偉大,而于那些常年在保護站工作的朋友們來說,這些卻是那么普通,那么平淡無奇。他們默默地奉獻著青春甚至是生命,只是為了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在保護原生態大自然的同時,青海省也在走可持續發展戰略,利用生態環境資源積極開發畜牧業以及相關產業鏈。祁連山半野生鹿業基地作為目前亞洲最大的半野生養殖基地,利用環境資源優勢,在養鹿上做起了文章。基地負責人朱先生是個廣東人,他告訴記者,2005年來這里投資建設時,祁連縣的發展還比較落后,能堅定他們來這里投資的重要因素就是這里的原生態的環境資源。占盡天時、地利,再加上這些年的悉心經營,現在基地已經成為以養鹿為主,覆蓋藏羊和牦牛的畜牧業產業鏈的發展規模。
懂得保護資源的同時,更應該知道如何利用資源。祁連縣農牧局高級馴牧師馬老師告訴記者,因為青海省地處高原,這里的環境污染小,氣候寒冷干燥,因此在這里生長的鹿要具備抗缺氧、抗高寒等能力,所以種群的抗逆性非常好,加之生長周期比在其他地方生長的鹿要慢上幾倍,所以在這里的生長的鹿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基地負責人朱先生表示,除了鹿茸、鹿鞭、鹿肉以外,以鹿為源加工制成的系列保健品以其高營養、食用方便,也越來越受到市場親睞。(中國臺灣網記者 陳寧)
兩岸媒體記者在祁連山半野生鹿業基地實拍割鹿茸(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索南達杰保護站是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保護站之一,是第一個最早由民間贊助成立的保護站,同時也是可可西里唯一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 責任編輯:陳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