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魯玉苗展示8塊南紅瑪瑙石,最小的拇指大小的那塊,估價為1.8萬元。
在四川省美姑縣,山里人為了尋找瑪瑙挖了大量的深坑,土地大面積塌陷,植被消失。A20-A21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賈鵬
南紅誘惑
南紅瑪瑙六年身價上漲數百倍,四川美姑等縣植被遭破壞
近日,一則關于“南紅瑪瑙”的消息,將大涼山里一條“灰色產業鏈”展現在外界面前。
四川大涼山美姑縣,山里人成群結隊攜帶工具,挖出數十米深的“巨坑”,盜采瑪瑙原石。
南紅瑪瑙,古稱“赤玉”,質地細膩油潤,因稀缺而成珍品。
2009年起,涼山州美姑縣發現的新礦床,讓“南紅”重新回到各路資本的視野,原石價格從最初的幾十元一斤,漲到現在的幾十元一克,一塊拳頭大小的精品原石價格近百萬,6年間幾乎瘋漲數百倍。
紅色的石頭,改變了一批追逐者的命運。
鑒定玉石的專家參加各種節目推廣南紅瑪瑙,令其價值成百倍增長;倒賣瑪瑙的商人,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在業界也登堂入室,從江湖踏入廟堂;在深山中挖掘南紅的彝人,很多都放棄了祖輩耕種的農田,有些人暴富,有些仍在為生計發愁;暴富的人染上毒癮,挖礦的人命喪土石。
他們只在意暴利,并不在乎對環境生態的破壞,于是,被挖出的巨坑,隨著漸漸降低的地平面,呈現在眼前。
張宗文遇上麻煩了。
根據西昌市一家KTV門口的監控錄像顯示,5月26日晚8時55分,兩名男子先用手電筒逐個探照路邊停著的每一輛車,最后站在了張宗文的車前,先是撒了一泡尿,看四周無人,掏出一把一尺來長的改錐,撬開副駕駛的車窗,拎走了張宗文的黃色手提包。
事后人們猜測,也許兩個人只是看中了這款包,并不知道包里裝著什么。包里裝著42塊頂級包漿雞血石,總價值360萬。
這些石頭是南紅瑪瑙。
不只張宗文被盜,一周后的6月4日凌晨,從北京來西昌做瑪瑙生意的張海,位于瑪瑙城的店鋪被洗劫一空,損失超過1000萬。
“他是用我兒子的書包把瑪瑙背走的,一塊不剩。”頓了頓,張海糾正道,“剩了一塊最不值錢的,幾千塊,應該是不小心掉下的。”
當地人堅信,連續兩起盜竊案,與南紅瑪瑙身價暴漲脫不了干系。
“瘋狂的石頭”
很多時候,南紅瑪瑙哪怕是原石的身價,都以千、萬為單位。
6月4日清早,西昌市海門漁村的南紅瑪瑙城里,百余米長的“十”字形主街上已經擠滿了“選料”的商人,雜亂的口音告訴別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
這是國內南紅瑪瑙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幾乎每天都要擠進五六千人。
街道兩邊的商鋪里,售賣著加工成雕件和首飾的成品,門外地攤上,攤主擺放著未經雕琢的石頭,其中大多數被切開,露出鮮紅的肉身。
一處地攤前,一名男子用強光手電,頂在一顆蛋黃大小的石頭表面,光暈沿著手電邊緣擴散成一圈。
再把石頭湊近,反復摩挲、端詳后,男子判斷這應該是塊成色還不錯的南紅瑪瑙。一番討價還價,男子最終花了1800元。
他絲毫不擔心買貴了——在幾家商鋪,同樣大小的雕件能賣到18000元,即使幾顆直徑不足1厘米的瑪瑙串成的手鏈,也要8000元。
“1萬多的雕件不算貴。”西昌市大涼山瑪瑙文化協會副會長魯玉苗說,此前最著名的產地在云南保山,因其產地而得名“南紅”。
2009年,涼山發現南紅瑪瑙,按照色彩優劣,分為錦紅、櫻桃紅、柿子紅、玫瑰紅等等,因為少有裂紋和雜質,被看做比保山南紅更好的上等料。
媒體報道見證了南紅瑪瑙身價逐年走高的軌跡。
2011年3月,一篇《稀世之珍,南紅歸來》的報道提到,國內首次高規格南紅瑪瑙展,在北京國際珠寶交易中心亮相,這成了高端南紅瑪瑙重回市場的起點。
一年后,一名古玩商在重慶市文化宮展銷南紅瑪瑙時,30余件作品在三天內被搶拍一空,最貴的一件達5.8萬元。
2013年,原本1公斤只有幾百元的南紅瑪瑙,在產地涼山最低也要3千元,高的可達3萬元。
外界感嘆,十年間價格上漲千倍,南紅瑪瑙成了“瘋狂的石頭”。
“紅透了”的背后
當越來越多的山里人出現在張宗文的店鋪前賣石頭時,他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2009年,張宗文還在西昌做觀賞石的生意,門店冷清。有幾次,地攤前不斷來往的外地商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不起眼的石頭5塊錢一斤,一天就賣光了,后來石頭漲成了5塊錢一塊,選料的商人仍然每天都有。
“這石頭不一般。”張宗文決定把資金投入到南紅瑪瑙時,價格又漲了:他花了不到5萬塊錢,買了11塊石頭。
“玉石生意就是這樣,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張宗文回憶他收獲的第一桶金,2012年,一名深圳老板通過朋友找到他,想買幾塊南紅瑪瑙,張宗文正帶著老婆孩子在外地度假,讓朋友領對方去選料,沒多久朋友來電話,說賣了6塊石頭,問賣了多少錢,“朋友說,二哥,錢有點多,175萬。”
張宗文立刻開車趕回西昌,“接過錢我都傻了,沒想到石頭能賣這么貴。”
有人肯出錢,自然有人愿意宣傳。
在胡飛燕看來,南紅瑪瑙價格的飛漲,并不是空中樓閣。
“它是回歸,不能說是瘋漲。”胡飛燕是南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為什么你喝咖啡的時候要到星巴克,因為它的品質和魅力吸引你。一塊鵝卵石賣你1萬塊錢,你買嗎?”
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南紅文化專委會主任孫力民,更相信南紅價格一路高漲是因為文化底蘊,他說南紅流傳了千百年。徐霞客曾在文字中記載,云南保山的南紅每斤2錢,易碎的每斤1錢,“在明朝就已經有南紅的交易了。”
孫力民說,清朝時南紅瑪瑙多是皇家貢品,或用于做官帽上的頂珠,因為少在民間流傳,被看作稀世珍品。
“物以稀為貴”,孫力民說,1972年時,南紅瑪瑙的毛料每噸也能賣1500元,“當時一個正處級干部的工資才30塊錢。”
在文化價值和資源稀缺之外,劉仲龍不否認南紅價格上漲,與人為推廣有著直接關系。
劉仲龍,涼山南紅發現者之一,如今從事高端南紅的設計,他出版了介紹南紅瑪瑙的書籍,并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他說,節目做完后,當時還沒過完年,很多玉石商人就已經去涼山尋找礦點。
孫力民還記得四五年前,拿著石頭苦苦哀求別人,跟他們說這個東西值幾萬塊,沒人信他的話。
“我一個人和十個人說很費力,如果同時和成百上千個人說呢?”孫力民參加過好多次電視臺的節目,所有費用都是他自己承擔,“他為了推動南紅做了7部電視片,自己花了好幾百萬。”胡飛燕記得。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