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南德意志報》9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是新的貨幣強國
夢幻與創傷緊密相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一年后,銀行界優勝者領獎臺的位置被重新分配。當中國幾乎毫發無損地挺過這場危機的同時,美國人和歐洲人卻遠離了這一領獎臺。
這場選美大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無論是歐洲人、美國人,還是中國人,誰都想讓自己盡可能多的銀行躋身世界最大的銀行之列。對于領獎者來說,夢幻與創傷經常是瞬間接踵而來。
在這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國花旗銀行集團依照其股指無可爭議地名列榜首。美國信貸機構擁有傳統的強勢地位:10年前,世界十大金融機構中有6家來自美國,花旗銀行集團銀行和美國銀行把持頭兩名位置。今天,只有3家美國銀行進入前十,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分別被英國匯豐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占據。
許多過去享有盛名的信貸機構因經營管理不善而失勢,這使得世界金融領域發生了有利于亞洲的變化。身處來自美國的昔日巨人與來自遠東的新巨人之間的歐洲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國已躍升為新的貨幣強國。通過一些技巧,中國已經使其金融業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這場危機。中國領導人采取措施保護國家資金免遭外流:中國的國家貨幣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私人投資者實際上不允許在國外接受任何信貸。但是中國的大型銀行主要是為家庭和企業發放低息信貸,不做投機性的生意。
不過正在崛起的新興工業國家的這種成功模式也并非沒有危險。“中國的銀行正在高信貸風險下運行”,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金融教授馬丁-福斯特說。“一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將面臨巨大的信貸虧缺。”已有人在私下議論,中國慷慨發放的信貸中四分之一是呆賬壞賬。福斯特擔心中國會出現泡沫,并且看到中國與日本20年前的相似之處,“ 20年前世界十大銀行中有9家是日本的,因為它們毫無顧忌地為本國的房地產泡沫籌資。”在這一賭局失敗后,長期以來再也沒有一家日本信貸機構位列前茅。“我認為中國也存在著這種危險”,福斯特說。(作者馬丁-黑塞、凱瑟琳-霍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