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月大幅減持了251億美元美國國債,但是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步伐沒有停止,截至7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為8005億美元,相較于6月末的7764億美元增持241億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6日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181306.77億元,其中8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為1187.54億元,我國外匯持續流入的格局沒有改變,而且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改變。另外,與此次TIC數據公布的月份相對應的7月份的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為2204.56億元,也創下年內第二高。“我國持續貿易順差的狀況不改變,流入外匯持續增加的狀況不改變,增持美國國債的怪圈就難以突破。”中國建設銀行研究員趙慶明表示。
中國增持或者減持美國國債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國人的神經,因為中國手中的美債存量著實巨大。渣打銀行研究部門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財政部數據可能低估了中國所持頭寸,部分原因是中國通過中介購買債券,最主要是通過倫敦的經紀商,購買量在美國財政部數據中沒有顯示在中國名下而歸到英國名下。
美國財政部8月曾發表聲明稱,今年10月開始的2010財政年度將發售更多的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并考慮用30年期TIPS取代20年期TIPS。眾多人士分析稱,此舉是美國對眾多“債主”的一個表態,因為TIPS的發行成本要高于普通國債,而且未來通脹越嚴重,發行TIPS成本越高,因此美國政府想通過此舉來安撫各大債主:“我們有信心控制通貨膨脹率在一定水平之下。”
“但是,這或許帶有迷惑的色彩,美國通脹率的前景并沒那么樂觀。”趙慶明說。美國不可能很快退出自身的財政擴張政策。據一些人士估計,美國政府在截至本月的2009財年舉債近2萬億美元,2010財年則可能新增1萬億美元“因此美國國債的價格下跌、未來通脹以及美元購買力的下跌是板上釘釘,各大債主必定要承受由此帶來的損失,中國更是首當其沖。”他表示。
各國增持美債風險長期存在
在投資者的密切關注之下,美國財政部16日公布了7月份國際資本流動數據(TIC)。數據顯示,在中國增持的同時,其他各大債主國在7月間也在增持美國國債,日本增持127億美元達7245億美元,英國增持60億美元達2200億美元,加勒比海國家增持35億美元達1932億美元。總體而言,各國增持美國國債455億美元,總額達34280億美元。
這些跟蹤美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的數據之所以成為焦點,主要是因為市場希望從中判斷美國國債(簡稱“美債”)的需求狀況,進而對美債價格和收益率走勢做出預測。分析認為,在美國復蘇之路尚不穩定的今天,持有美元以及美債的風險將長期存在。
短期美債需求保持穩定
為拉動經濟脫離衰退,美國政府大量舉債。投資者擔心,美債價格會在這么大的供應量重壓之下跳水,從而推高利率,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但《華爾街日報》等外國媒體指出,迄今為止,市場對美債的需求保持穩定,因此美國國債價格和收益率走勢持平。
根據國際資本流動數據,包括私人投資者和外國央行在內的海外買家2009年上半年購買了凈值207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較前六個月的1100億美元大幅上升。而10年期美國國債15日的收益率為3.45%,較上年同期幾乎沒有變化,而上年同期正是美國政府進行規模最大的發債之時。
分析人士指出,投資者繼續買進美國國債的一個原因可能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通脹之間的息差(“實際”利率)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的。這表明債券投資者正在獲得有力的通脹緩沖。
投資者押注美債價格長期下跌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稱,盡管市場對美債的需求保持穩定,但交易員們仍然不看好長期國債。上周,押注國債價格下跌的期貨投機者與押注國債上漲的投機者比例為2比1。上年同期看漲者多于看跌者。
事實上,由于近日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大多表現較好,提升了人們對美國經濟正在走出衰退的信心,對債市避險買盤也構成了打壓。
16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8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升幅超過預期,由于物價上漲會使長期國債投資者的實際回報下降,長期國債因此承壓。但是,有跡象顯示,美債市場投資者還不確定美國消費正在回升,所以美國國債跌幅不大。
此外,香港《新報》的文章稱,后市對美債走勢影響最大的因素是9月22日美聯儲議息,投資者在等待其公布有關“退出策略”的問題。基本上除了公布推遲退出日期以及增加購買國債這兩個因素同時出現之外,其他完全沒有使美債上升的可能。文章認為,兩個因素同時出現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故美債未來仍可能以反復下跌為主。
美元長期仍將走低
比起美國國內的債主,外國的債主在擔心美債收益率的同時,還在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元走勢。目前看來,美元長期下跌的趨勢似乎已經確定。
首先,美元的避險功能在慢慢退去。專家表示,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的前幾個月,各個金融機構都在去杠桿化,大量投入在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的資金被搬家到了美元市場,美元因此上漲。但是在此過程結束后,經濟逐漸走上復蘇之路之后,聚集在美元市場的資金又會返回到其他市場,美元會持續下跌。
“而7月IMF公布的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分配草案更給現在的美元走勢雪上加霜。”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他說,IMF的增配無疑給市場增加了流動性。實際上,在IMF決定支持此次SDR分配后,包括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于爾根·施塔克在內的一些業內人士抨擊此舉考慮欠周,認為此項操作帶來的流動性增加可能引發通脹。“一定程度上,這項舉動起到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市場對于流動性的擔憂為美元的走低埋下了伏筆。”趙慶明說。
歐美經濟復蘇步伐不一投資機構更看好歐洲債券
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當地時間15日表示,美國經濟衰退“很可能已經結束”。數據顯示,上月美國零售額出現了3年多來的最快增長。這引發了人們的希望:美國消費者可能正從樓市崩塌的瓦礫、股市的過山車表現以及不斷攀升的失業率中走出。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當天表示,英國經濟已經恢復增長,但復蘇過程很可能“緩慢而漫長”。分析指出,他的講話反映出英國央行重申了對經濟的悲觀看法,促使短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跌,英鎊亦大幅走低。
不僅如此,上周公布的美聯儲褐皮書指出,美國大部分地區經濟回穩,而歐洲央行的聲明卻指出歐洲復蘇之路并不平坦,可以看出歐美經濟復蘇表現已經分出先后。
施羅德投資公司等國外機構的分析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復蘇出現意外驚喜的可能性比歐洲更大,可以繼續吸納歐洲國債。雖然兩年期德國及英國國債與美國國債息差,現已縮窄至2007年10月以來最低,但鑒于歐洲經濟復蘇遜于美國,他們還是看好歐洲國債。根據美林債券指數,2009年歐洲國債回報可達2.6%,美國國債則虧損3.95%。
此外,利率期貨市場交易顯示,美聯儲2010年第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超過60%,歐洲央行可能要等到明年第四季度才會加息。至于情況更為糟糕的英國,該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指出,默文·金已向英國財政部特別委員會暗示,可能會效仿瑞典央行引入負利率。
不過,彭博社的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美國失業率將達10%,而由現在到2010年第二季度期間,估計美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會超過2.5%,在經濟復蘇未站穩腳跟的情況下,美聯儲的加息機會其實不大。(記者張莫 肖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