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12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起航
中國軍艦最近一次遠航至非洲大約是在600年前,當時由明朝太監鄭將軍率領的一支艦隊抵非執行外交使命。本周,中國的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將開赴亞丁灣,它們將在那里加入一支試圖在關鍵航道上掃清索馬里海盜的國際艦隊。
這次遠征標志著北京外交一個重要進展。中國已參加了幾次國際維和行動,但迄今其軍隊只限于在周邊地區活動,這反映了中國不干涉別國事務的長期政策。不過,中國遠航至索馬里海域的用意不僅在于保護本國商船不受海盜襲擊,同時也是以一種不會引發鄰國不安或激起華盛頓擔憂的方式向國外投射不斷增強的軍事力量。
現在中國可以通過對全球安全承擔貌似無私的責任來展示其作為一個成熟世界大國的形象。它深知,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將歡迎北京這一舉動。中國的時機選擇恰到好處。
當前中國艦隊遠航不涉及任何敵意行動。與此同時,印度可能會警惕地注視著這個亞洲競爭對手在本國沿海投放力量,但它除了象征性地表示歡迎外別無選擇。中國如今在給一支國際部隊提供幫助,而印度也是其中參與者。此外,日本將難以公開表達其疑慮。盡管日本最近延長了對阿富汗美軍支持行動,但對其隔壁大國的積極姿態它肯定難以釋懷。
不過,利他主義不是中國此舉的唯一動機。中國在整個非洲擁有巨大且不斷增長的經濟利益。中國著力把貿易和石油活動與任何政治承諾分開,拒絕譴責一些與之有貿易往來的可惡政權。這為中國進入非洲大陸打開了大門,但也激起了西方大聲反對。中國因此渴望展示一種對非洲的“原則性的”接觸,同時秉持不影響其利益的實用主義。而索馬里這個非洲聯盟無力援救的國家為中國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
自1月以來,至少有7艘懸掛中國國旗或載有中國船員的貨輪被劫。顯然,中國與非洲不斷增長的貿易使它尤其容易受到攻擊。對非洲人來說,中國可以給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由。外國貨船向飽受戰爭之苦的索馬里運送重要食品和物資,而索馬里海盜劫持這些船只將危害到自己國家的恢復。因此中國可以把自己打造為人道主義救援的捍衛者。倘若這能使它以一種保全面子的方式恢復因美國支持臺灣而破裂的中美軍事交流,那中國可以說得分了。(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