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16日稱,俄羅斯一架蘇-27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干擾”了一架美國空軍偵察機,行為“不安全”且“不專業”。
這已是一周內美軍第二次指責俄軍在波羅的海的“危險行為”。觀察人士認為,對于上述事件,表面上看似俄戰機“主動挑釁”,但背后不可忽略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近年來在戰略上“步步緊逼”,使得波羅的海成為美俄角力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貓鼠游戲 角力頻發】
五角大樓發言人勞拉·西爾16日稱,美軍一架RC-135偵察機遭遇俄羅斯戰機“不專業”且“不安全”的“干擾”。當時,這架偵察機位于波羅的海國際空域,并沒有飛越任何俄羅斯領土。
僅在3天前,美軍歐洲司令部還發表聲明,指責俄羅斯戰機以“模擬攻擊”姿態多次迫近在波羅的海執行演練任務的美軍“唐納德·庫克”號導彈驅逐艦。其中,一架蘇-24戰機12日以距離驅逐艦甲板僅9米的高度飛過。
回顧以往報道,俄美兩國戰機和軍艦經常在波羅的海上演“貓鼠游戲”,特別是“空中角力”頻頻發生。
去年4月11日,美國指責一架俄羅斯蘇-27戰機以“危險近距離”貼近一架美RC-135U偵察機,差點造成兩機相撞。這一情節與本次兩國飛機“危險接觸”如出一轍。
對去年的事件,俄國防部回應說,美偵察機在“飛向俄羅斯領土”的過程中關閉了應答器,其身份無法確認,俄飛行員只得主動對目標進行辨別。
此外,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還曾在波羅的海上空,特別是靠近瑞典、丹麥和芬蘭等國的海域上空多次攔截俄羅斯戰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