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才過將近一半,被津津樂道一時的美國大片《2012》似已被人們淡忘。這部電影老套卻又耐人尋味的不僅在于災難片情節設置的模式化,還在于美國視角認知世界的模式化。電影中當一個全球性災難降臨時,是G8扛起領導全球的大旗,煞有介事地關門商討大計,翻譯也被趕出門外,美國總統只說英語,然后將既定方案放之世界執行。在這個既定方案里,開會時并不在場的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在內“被扮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負責打造新版“諾亞方舟”。
現實總是比文藝創作更精彩、更富有戲劇性。電影《2012》開拍于2008年8月,9月金融危機爆發。這場從美國華爾街發端的危機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個分水嶺,以往在全球經濟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的G8,這時在解決世界經濟重大挑戰面前已力不從心。而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90%、貿易額占全球80%的G20則脫穎而生,在現實版的災難片中,擔當起了拯救世界于金融海嘯之中的重任,并于2008年底召開領導人第一次峰會。
迄今,G20領導人已六度聚首。今年6月18日,G20領導人第七次峰會將在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舉行。毋庸置疑,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勢頭強勁,對全球經濟貢獻率不斷上升的今天,在全球經濟治理的平臺上,G20顯然比G8更具合法性和代表性。時至今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G20中的關系仍在不斷磨合與調試,有時甚至發生爭執,其中關鍵詞是“責任”:在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過程中,誰應該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如何擺平責任與權利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