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游戲越來越火爆,不少人沉迷其中。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或在手游上投入大量現金,或因沉迷游戲影響學習生活甚至誘發疾病。對于手游防沉迷,人們有什么建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9%的受訪者喜歡玩手游,78.4%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沉迷手游的人多。56.3%的受訪者認為沉迷手游是因為生活缺乏目標。
受訪者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占75.7%,高中或中專學歷者占19.1%,初中及以下的占5.2%。
78.4%受訪者表示身邊沉迷手游的人多
天津某高校大一學生杜熠婷直言被室友拉進了手游的“坑”。“我以前不太喜歡玩手游,覺得沒什么意思,而且傷眼睛。但是有一次和幾個同學聊天,他們說了很多游戲術語我都不知道,感覺被排斥了。看室友玩得高興,本打算試玩一下,沒想到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調查中,73.9%的受訪者喜歡玩手游,24.1%的受訪者不喜歡。
杜熠婷在考試周和室友約定,每天只在自習結束后玩1小時游戲。“放假后,玩起游戲就剎不住車了。早上起床會先打上一盤醒醒腦,中午和晚上都會和室友一起開黑(在交流方便的情況下組隊游戲——編者注)”。
調查中,85.3%的受訪者能夠控制自己玩手游的時間,14.2%的受訪者控制不了。78.4%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沉迷手游的人多,其中21.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多。
北京市民趙麗敏的孩子今年高三畢業。趙麗敏原本計劃讓孩子在暑假好好休息,卻發現孩子迷上了手游。“剛開始,我沒太在意,慢慢地發現他玩起手游什么都顧不上了。晚上熬夜玩,睡醒又接著玩,玩得興奮了還大呼小叫、拍桌子跺腳,你提醒他時間他還覺得你煩”。
“我一個朋友為了買游戲角色和裝備,花了小1萬塊錢。他還特別關注游戲推出了什么新角色,會在限免時搶著試用。”杜熠婷說。
沉迷手游有哪些表現?59.4%的受訪者認為是長時間連續玩游戲,53.5%的受訪者認為是對其他的事提不起興趣,50.7%的受訪者認為是在游戲上花費大量金錢。其他表現還有:談到手游會異常興奮(47.2%)、不打贏游戲不罷休(34.2%)、游戲輸了情緒特別低落(26.8%)和對阻止自己玩游戲的人態度蠻橫(20.3%)等。
56.3%受訪者認為沉迷手游是生活缺乏目標
杜熠婷覺得玩手游容易上癮的原因在于,游戲勝利帶來的成就感。“輸掉一場比賽就會影響自己的排位,有時沒打贏覺得特別可惜,特想再玩一局扳回來。如果打贏了,覺得隊友配合得好,就想趁熱打鐵再來一局。很快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以前一直上學考試,有計劃和目標。這一閑下來他不知道該干什么,就被手游吸引了。”趙麗敏說。
對于沉迷手游的原因,56.3%的受訪者認為是生活缺乏目標,打游戲可以找尋自我價值;43.2%的受訪者認為是挑戰更難的關卡可以獲得成就感;41.8%的受訪者認為是通過更高的排位和等級可以獲得優越感。其他原因還有:在團隊作戰時尋找歸屬感(40.4%)、沒有自制力(36.5%)、擊殺對手時釋放壓力(34.3%)和通過游戲逃避現實生活(23.0%)等。
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手游沉迷現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設備的普及。以前主要通過電腦、游戲機等玩游戲,容易受到設備、場地的限制。現在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很容易進行手游。其次,玩手游一般不需要專門的時間,等公交、睡覺前等碎片時間都能玩。最后就是手游的精神控制。如果是正常的組隊玩,新手很容易就輸了。但是手游在設置上,先通過較容易取勝的人機對戰模式激發玩家興趣,然后通過任務、獎勵等讓玩家升級,獲得成就感。同時,人物臺詞、界面設計也很有誘惑力和體驗感,讓玩家覺得自己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于很多玩家,特別是青少年來說,就很難抵御了”。
為了不讓孩子沉迷手游,趙麗敏給他報了駕校。“給他假期安排點活動,讓生活充實起來,也就不那么著迷于手游了”。
孟宇(化名)是北京某中學的德育教師。他介紹,他們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上學,如果發現會沒收,這樣學生在校時就不會玩手機。但孟宇覺得,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游,除了學校的教育引導,家長的作用尤為重要。“有的學生在家玩手游家長都不知道,這肯定不行”。
項立剛認為防止手游沉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層面除了審批還需要管理。比如在充值金額的限定上,成千上萬的大額充值應該被限制。對于行業協會而言,需要建立共同的制度和辦法。如果僅在游戲頁面做一些小標識,提示的作用有限。另外家長有義務去了解孩子的行為,不能什么都不管,小孩子自制力差,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篩選哪些游戲可以適當地玩,哪些游戲完全不適合玩,同時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比如暑期,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把孩子從手機游戲中解放出來”。
如何防止沉迷手游?65.4%的受訪者建議對手游進行分級,57.5%的受訪者建議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豐富業余生活,54.7%的受訪者建議手游軟件設置游戲時間限制,34.0%的受訪者建議家長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
實習生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7月18日 07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