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上海,每年都有新的建筑地標崛起,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
然而,也有一群人靜靜地蝸居在這座城市中日復一日地生活。
蔡燕梅一家三口人居住在唐家塔9.2平方米空間里,已經27個年頭了。家里一張床、一個冰箱、一個電視機,一個小閣樓。
閣樓是蔡燕梅兒子住的地方,因為實在沒有地方放梯子,他每天都要踩著冰箱頭上床。蔡燕梅的兒子今年30歲了,在這閣樓上住了27年。
衛生間約1平方米,除了一只臟兮兮馬桶,再沒有多余空間容納淋浴設施。
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屁股對著屁股,轉不開身。
擁有自家獨立廚衛在現代城市人看來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對于大部分生活在唐家塔超過30年的居民而言卻是大半輩子的期盼。
“唐家塔地塊”位于周家嘴路以北,控江路以南,黃興路和雙陽路之間,共28萬平方米的土地,因過去曾存在過一座歷史悠久的“唐家道房”而得名。
區塊共涉及4000多戶居民、9個小區,其中有一半是老舊小區,雙陽二村條件最差,房屋多為廚衛合用的“非成套房屋”,房齡高、建設標準低、違章搭建泛濫。
記者曾走進雙陽二村的31號樓。由于參差不齊的違建遮擋,樓里過道十分陰暗,即使大白天仍伸手不見五指,居民都必須打著手電筒才能通行。
過道中間是分別有兩個公用廚房和兩個公共衛生間,每間廚房有8、9戶居民合用,衛生間堆滿雜物,承擔著一層樓面18戶居民的吃喝拉撒。
正值傍晚時分,居民們陸陸續續走出房門,在自家門前私搭的灶臺上炒起菜來,油煙彌漫在過道里。
由于廚衛合用的不便,幾年前,居民競相開始了“私搭”的歷程,你家搭個小衛生間、我家就要做個小灶臺,紛紛“搶占”僅有的公共“灘頭”,誰也不吃虧。
從此,老房子里里外外“長”出了數不清的違建,層層疊疊,互相遮擋,雙陽二村成了唐家塔地區違章搭建最突出的重災區。而原來設計的合用的廚衛則日漸荒廢,變成了雜物堆放區,潮濕陰暗、惡臭熏天……
而如今,唐家塔拆違2萬平方米,許多像蔡燕梅這樣的家庭也終于能告別與鄰居合用衛生間的日子,迎來了新生活。
記者日前重新走訪唐家塔區塊的“重點整治樣本”雙陽二村,發現兩個月前還連綿成片的私搭違章棚屋被全部拆除,老房門前騰出了空間,居民們在此聊天休憩。
控江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鵬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唐家塔地區已完成合計22342平方米的違建拆除,對于雙陽二村等老居民區的廚衛改造規劃基本完成,將于6月啟動整修。
對于居民而言,最迫切的需求是廚衛分隔。但是老公房空間有限,而前后房屋之間的樓間距有嚴格要求,加建廚衛變得十分困難。31號樓和19號樓分別代表了雙陽二村兩種主要的“廚衛合用”模式,據劉鵬介紹,雙陽二村的廚衛改造也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對于一個樓面18戶人家合用兩廚兩衛的31和61號樓,街道采取“加蓋”的方式,在兩幢樓末端各“跨”出3.6米的方式,每一層再加建一個衛生間、一個廚房。“原來一個廚衛是9戶合用,現在變成了5-6戶,空間增加了,灶臺旁邊還可以給每家多造一個洗菜的池子和切菜的臺子,方便居民做飯。”劉鵬介紹,這種方式保證了前后房屋之間的間距,在“不破紅線”的前提下盡量給百姓騰出空間。
改造方案一:加蓋。
而對于前后戶合用一個廚衛的1號-30號樓,則采取“半成套改造”的方式,將整幢樓往外“跨”前1.4米,在擴建部位內增設一個衛生間,供南間住戶使用,將原本兩戶合用的衛生間留給北間住戶單獨使用。此外,前后戶居民的衛生間都會增設洗澡功能,伴隨著夏天到來,老居民們將告別“到處借浴室洗澡”的日子。
改造方案二:半成套改造。
據劉鵬介紹,除了上述兩種廚衛改造的方式以外,整個唐家塔地區的環境整治還涉及到外立面粉刷,樓道整治,苗圃改造,環境升級,生態提升等宜居改造。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 看看這5個人的故事
沒有房子沒有戶口,畢業了你還會留北京嗎?
在去留北京的討論中,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有一個預設,那就留在北京是順理成章的,離開北京是被迫無奈的。這種北京宿命論的思維模式,讓活在北京的人身負重擔,讓離開的人顯得無比悲壯。
然而,工作和生活在哪一座城市,從來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下一頁 [延伸閱讀] 中國買家赴美買房被擠出前五名 海外購房豪氣不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