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0月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降水持續偏少,各地旱象明顯,部分地區出現大旱或特旱,北京已經連續80天無明顯降水,為歷史同期第二位。
中央氣象臺13日19時發布《每日天氣提示》稱,預計,未來十天,北方大部地區雨雪天氣依舊較少,持續低溫和干旱對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東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區、安徽西北部等地未冬灌過的冬小麥安全越冬構成威脅。
華北黃淮長期無雨 旱情愈演愈烈
中央氣象臺稱,從去年10月至今,中國遭遇多場冷空氣襲擊,但雨雪天氣始終沒有惠及華北、黃淮等地,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江蘇和安徽6省區域平均降水量僅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少,僅次于1970年。
截至目前,上述6省區域平均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達4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4天,僅次于1974和1989年,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北京(80天)、天津(64天)、山東(50天)、山西(60天)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均為歷史同期次多,河南(49天)為第三多,河北(51天)為第四多。
據氣象專家分析,導致華北、黃淮氣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去年10月以來冷空氣勢力強,而水汽勢力較弱,很難輸送到長江以北地區。
目前,受干旱影響,黃淮南部和江淮北部部分灌溉條件較差的地區冬小麥苗情比常年同期偏差。
未來十天華北黃淮旱情持續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影響中 國的冷空氣活動較頻繁,全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北方大部地區雨雪天氣較少。目前旱情較重的華北、黃淮仍多低溫、少雨的天氣,旱情還將有所發展。
專家釋疑:降水偏少緣于水汽條件不足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解釋說,南方近期降水較多緣于從孟加拉灣過來的西南暖濕氣流輸送了充沛的水汽,而北方兩塊相對多雨的區域東北和新疆的水汽來源分別為日本海和中亞地區。
“華北平原、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兩邊都挨不著。這些地區在冷空氣入侵時受到西北氣流控制,比較干燥,水汽條件很差,而南方的西南暖濕氣流勢力還不足以深入到更北的區域。這樣的大氣環流形勢長期維持,導致華北、黃淮地區干旱少雨。”李小泉分析說。
專家表示,華北、黃淮地區是季風氣候區,冬季降水少,是正常的氣候現象,不過今年相比常年平均來說偏少較多,而且長時間沒有降水,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