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原重慶某水泥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某,在負責南充片區銷售時,因收受他人6萬元好處費,近日被南充市蓬安縣法院以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據悉,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1月6日對《刑法》部分罪名進行修改后,四川首例以該罪名定罪的案件。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獲刑
現年32歲的李某原是蓬安縣騎龍鄉的農民,被重慶某水泥集團聘為銷售公司副總經理。2006年底至2007年4月,李某被安排負責公司南充片區水泥市場的銷售及協調工作。其間,達成鐵路擴能改造三遂段材料廠廠長資某為解決該廠水泥供應不足,找到李某幫忙。雙方約定每噸水泥給李某個人支付好處費5元,李某覺得有利可圖,接受了資某的意見,并積極為該材料廠協調水泥的供應。
今年4月的一天,李某主動要求資某給付原來承諾的好處費,資某表示同意,并和同事寧某等人到蓬安縣瑞泰賓館約見了李某。幾人在賓館喝茶時,資某將早已準備好的6萬元現金交給了李某,李某將該款據為己有,用于個人消費及歸還欠款。8月13日,蓬安縣檢察院立案偵查,李某在未被采取強制措施和受到訊問前,主動向檢察機關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并退清了全部贓款。
11月8日,蓬安縣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公開審理。最后法院認定李某的行為已構成了“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并作出一審判決,依法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罪名更改量刑不變
據李某代理律師陳人綱介紹,11月6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對適用《刑法》的部分罪名進行了補充或修改。李某因受賄6萬元被檢察機關起訴,并于11月8日以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在蓬安法院開庭審理,法院最后也以此罪名宣判,李某因而成了全省第一個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的罪犯。
陳人綱稱,與其他同類罪犯相比,李某僅僅特殊在罪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替代了原有的“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但新的司法解釋只是對罪名進行了調整,而不是增加或者改變《刑法》對犯罪的規定,因此這項罪名的適用主體和量刑標準不變。
目標直指商業賄賂
罪名不同意義深遠。提起公訴的檢察官稱,原來《刑法》中關于受賄罪的規定,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牟取利益。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中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其他人。
從實踐來看,可能有一些受賄者既非國家工作人員,又不是公司、企業人員,在“兩高”對相關司法解釋作出修改后,這些人今后就可納入“非國家工作人員”,同樣適用受賄罪。“這主要是適應打擊商業犯罪賄賂的需要。比如,有些非政府部門設立的民間團體、基金會等機構的員工,用‘非國家工作人員’來界定就更為合適一些,包括以前存在爭議的村委會負責人的索賄、受賄行為,足球裁判員的受賄行為都可歸入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