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深情道出這番話。四年過去了, “脫貧致富從根兒上把教育抓好”,不讓貧困地區“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仍然是習近平心頭的一件大事。
由于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的限制,西藏教育發展長期滯后于內地,這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 和平解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西藏教育發展,制定并實施了多項“教育援藏”政策,對縮小西藏教育水平與全國教育水平的差距,改善西藏辦學條件,提高人口素質,促進西藏經濟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等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5年12月21日,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部委聯合印發了《“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正式拉開帷幕。那么,“組團”怎么“組”?“教育人才援藏”怎么“援”?《方案》發布以來,實施情況又如何?
中國西藏網記者在走訪國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后,把“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相關情況歸納為“五大亮點”。
亮點一:中央領導高度重視
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點加強以數理化學科為主的內地教師進藏支教。俞正聲在總結講話中也做出明確要求。中央文件明確要求“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由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發改委、統戰部等部委聯合提出,中組部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和支持。
亮點二:變“分散幫扶”為“集中力量”整體援建
我國的對口援藏工作已經實施了20年,在以往的教育人才援藏實施過程中,教師選派由受援地市與承擔對口支援的18個省市協商決定,經受援地市分配給有需求的學校,并且以短期幫扶為主。而“組團式”教育援藏改變了過去短期幫扶的形式,以3年為一周期,將分散式的支援變為集中力量援建一批示范性中小學。
教育援藏工作由教育部統籌落實,相關負責同志不僅多次開會研究,也實地到西藏的拉薩、林芝、山南等地考察調研并看望了援藏教師,同教師們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把握整個項目實施的關鍵細節。
據民族教育司司長毛力提· 滿蘇爾介紹,“從組織方式來說,每10—50名教師組成一個團隊,集中支援一所對口中小學,使其得到一個整體的提升;從團隊組成看,一類是專任教師,一類是管理人員,主要任務就是提升受援學校的管理、教學、教研;從年級段的組成來講,小學、初中、高中都有;從科目的組成來看,“數理化”教師占比達68%,從教師資質來講,要求政治上可靠、業務上精良、作風上過硬,事業心、責任感要強,經驗豐富、中級以上職稱,同時“對受援學校也要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
“如果從這些老師發揮的作用來講,我們首先抓住自治區最急需支援的20所學校,內地教師到西藏去,將當地教師置換出一部分向縣、鄉一級輻射,同時置換出一部分到內地來,這樣實現交往、交流、聯系感情、凝聚人心,對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都有長遠的意義。”民族教育司副司長何光彩這樣解讀。
亮點三:組織嚴密,落實有力
一分部署還要九分落實。
據毛力提司長介紹,《“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實施方案》2015年底出臺以后,第一批支教隊伍88人在2016年4月份就已經進藏,他們作為管理人員先進入當地調研、熟悉情況,因為要負責學校的統籌管理,就需要把西藏的情況、學校的情況、教師的情況、學生的情況了解清楚,然后再帶動專任教師去掌握情況,而第二批進藏的專任教師先后在2016年9月份也逐步到崗,《方案》要求的800人就此全部到位。“十三五”期間除800人進藏援教外,還計劃每年從西藏自治區的幼兒園中小學、中職學校派骨干教師和學校的管理干部400人到教育部直屬學校和對口援藏省市學校集中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培訓。
《方案》實施后,西藏自治區專門成立了“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領導小組。
何光彩副司長介紹,自治區層面高度重視,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任“小組”組長,自治區教育廳內部也成立了6個領導小組,調動了大量的人力投入這項工作。從對口省市來看,專門有對口支援西藏的協調部門,由教育部門逐級把任務分解到相關的地區和學校。對于教育部直屬的20多所高校的附屬中學、附屬小學,也選派了一定數量的教職員工前往。事實上,各地中小學承擔了大量的日常教學任務,能夠“勒緊褲腰帶”選派教師出來,實屬不易。組團“組起來了”,就要看這支隊伍“援藏”怎么“援”了。
亮點四:援藏教師排除萬難 精神可敬
援教的800人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首先是克服了高原反應、身體不適的困難,其次是進入崗位后馬上就承擔起教學、管理、教研各方面的大量工作,他們任務很重,不僅要開展教學工作,還要幫帶當地老師,給藏族教師培訓、提高國家通用語言,常常還要給學習困難的學生“開小灶”。教學理念的矛盾也是援藏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如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協調,如何了解師生的實際水平,如何調整思路同當地對接,這些問題都擺在援藏教師面前。
讓毛力提印象很深的天津一位支教老師,因為在交通出行上不想給當地添麻煩,就自掏油錢把私家車開到了西藏,“確實帶著一種激情和感情,有的同志在西藏生病,回內地就醫康復以后馬上又回西藏工作。”
亮點五:“傳幫帶”顯成效,專人跟進實施情況
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這些援藏老師到西藏學校后不僅幫助完善制度建設,專任教師到位后還與當地教師一一結對,并通過援教老師們開展同內地學校的‘手拉手’交流活動,將網絡教育資源帶過去,實現內地學生同西藏學生的優質資源共享,受到西藏當地老師的熱烈歡迎,就如同師傅帶徒弟一樣,“手把手”地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及教研等方面“傳幫帶”。據何光彩介紹,為了把“組團式”教育援藏這項工作做好,在做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和完善政策。為了保證這項工作可持續,還專門安排教育部民族發展研究中心組織了一個課題研究。“也就是說我們工作和課題同時進行,由專人跟進來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項目實施的情況。”(中國西藏網 文/楊悅笙)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