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召開期間,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接受中央新聞媒體記者采訪,就稅制改革和減稅政策發揮的作用,特別是營改增的減稅效應,以及今年的相關工作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在回答關于營改增對實體經濟的效應問題時,王軍說,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稅制改革和減稅政策的基本取向。營改增及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惠及了工業企業等實體經濟,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效應。
王軍介紹,就營改增來講,工業企業是原增值稅納稅人,本身不在營改增范圍之內。但由于他們取得新擴圍企業營改增以后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進行抵扣,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是營改增的“凈受益者”。而且,隨著營改增范圍的逐步擴大,五年來他們享受的凈減稅也越來越多。2012年至2015年,以工業企業為主的原增值稅納稅人從“3+7”行業增加抵扣減稅分別為237億元、802億元、1020億元、1220億元,呈逐步增加的趨勢。特別是2016年減稅規模繼續擴大,1-4月原增值稅納稅人從“3+7”行業增加抵扣減稅406億元,5月份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后,可抵扣進項進一步增加,5-11月除獲得“3+7”行業抵扣減稅652億元外,還獲得四大行業抵扣新增減稅528億元。這樣,2016年1-11月,原增值稅納稅人已合計減稅1586億元,約占全部營改增減稅額的三分之一。
王軍從工業增值稅與工業增加值的比值變化情況驗證上述結論。他說,2012年這一比值為9.88%,隨著營改增試點范圍不斷擴大,抵扣不斷增加,這一比值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9.59%、2014年的9.41%、2015年的9.21%。目前,國家統計局尚未公布2016年工業增加值,由于工業增值稅同比下降0.9%,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一降一升,2016年工業增值稅與工業增加值的比值肯定會更低一些。
王軍還用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據,進一步說明營改增和系列減稅政策給工業企業帶來的政策紅利情況。他說,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稅金(包括應交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下稅金等)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從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2012年至2015年分別是5.8%、5.77%、5.6%、5.36%。
“這些都說明,營改增及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給實體經濟、給工業企業、給制造業的減稅效果是實實在在的,給這些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謀發展的幫助也是實實在在的。”王軍說。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