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7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總部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牽引好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牛鼻子”。
回顧過去三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以梳理出一條清晰的主脈絡:
在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對我國經濟當前所處的階段、現狀、內外形勢、癥結進行定位,從九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緊接著,在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針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點和問題,中央對癥下藥,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且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部署了“三去一降一補”五大工作任務,即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去杠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目的就是要引導資本、勞動、創新能力等要素資源配置到需求旺盛、效益更高的部門,為供給和需求的再平衡創造制度條件。
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一以貫之,再次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布局2017年的經濟工作。就經濟全局而言,會議強調了兩方面:
一是要繼續在今年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重點工作包括: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通過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等方式降低企業杠桿率;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扎實推進脫貧攻堅等。
二是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會議為實體經濟發展指明了三個關鍵詞——“質量”、“品牌”、“創新”。實體企業要通過質量提升、品牌建設、創新驅動來增強競爭力。預計未來在質量監察、標準制定、品牌商標打造宣傳維護、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將出臺更細化的引導扶持政策和監管細則,企業對此應當高度重視。
除了全局性工作之外,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特別明確了“農業”和“房地產業”兩個領域的工作。也都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開的。
一是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具體措施上,一是要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二是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
明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二是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特別是要抓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糧食庫存消化工作。三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四是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二是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房地產業已由過去的普漲格局轉型為分化格局: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則面臨去庫存壓力,而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仍面臨上漲壓力。而另一方面,人口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由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的趨勢并沒有變。今年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暴漲一方面導致資金脫實向虛,助長了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也對城市化、制造業成本、收入分配造成了負面沖擊,限制了宏觀調控政策的空間。
房地產行業諸多問題的核心歸結起來也在于供給需求錯配,解決的辦法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次會議引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權威人士這句通俗而又深刻的話語,再一次明確了房地產行業的定位——強化住宅功能、淡化投資投機功能。除了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之外,未來將更多地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在國家層面、城市層面、市場層面、分配層面四個維度上,化解房地產業供給需求不匹配的源頭性問題。
具體而言,三個方面的政策動向明年值得特別關注:一是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會議指出,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二是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這重點指的是北京和京津冀一體化。三是支持和促進租房市場發展。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赓U企業發展。
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經過去了三年,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臺,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已基本確立,接下來重在落實,要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統籌推進、各個擊破。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國企國資改革、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改革進行了部署。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