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4日至16日召開。在本次會議中,特別強調了要深入加快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對農村工作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在當前全球經濟比較低迷、仍然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形勢下,這一論述尤其凸顯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性,農業改革要有新突破的緊迫性。
當前,農村經濟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中的一塊短板。三十多年前,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的經濟改革的序幕,也開啟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歷程。但是,在其它行業開始快速發展后,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不但有所落后,有的方面甚至停滯不前。
這直接導致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長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當前,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達到2.8倍左右,差距仍然巨大。另外,我國存在的6千多萬貧困人口中,大部分都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村的公共服務不完善,有些地區留守兒童、獨守老人等現象比較普遍,并引發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
同時,農業科技力量發展緩慢、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我國生產的大量農產品擠壓,廣大農民面臨增產不增收的窘境,而另一方面,超市中充滿著國外進口的農產品,不但價格高昂,卻受到人們的青睞。
因此,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農村改革,首先就是讓農民富裕起來。不僅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也要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同時,加快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新空間。我國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我國農業科技跟發達國家差距巨大,這將刺激我國農業科技快速發展。同時,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投資,也可以彌補我國投資的不足。而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成為家電、汽車等商品的巨大潛在消費市場。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業改革是硬骨頭 要有新突破
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加快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呢?
首先要堅持創新發展的思路。鼓勵農民發展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大力生產附加價值高的農作物,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加快農村的電商建設,使得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直接跟城市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中間成本。
要對農民加強技術培訓。農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是農業科技成果實現成功轉化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農業科技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并且要深入田邊地角手把手地傳授這些科學技術,培養出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科技能手,作為示范帶領其他廣大群眾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領。
堅持創新還要加大科技投入,地方政府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并通過政府的配套資金,引導農民、企業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金融機構要在農業科技貸款融資方面,多提供優惠政策,從而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減少農業生產的信息盲點。要加強對農民互聯網知識的應用和培訓,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從而根據市場的需求安排農產品的生產,并借助互聯網技術銷售,減少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入。
其次,要加快農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土地出讓為商業土地,增值巨大,但是農民往往卻很少從這種升值中獲得好處,因此要增加農民在出讓土地收益中的比例,同時,隨著農村人口大量往城市轉移,農村地區的宅基地大量閑置,造成浪費,政府應該加快宅基地流轉的試點,既增加農民的收入,也為農村發展帶來資金。要根據目前農村年輕人大都進城打工的現實,要創新土地制度,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的情況下,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土地流轉試點建設,適度規模化,引導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農業,創新農村經營模式,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還要加快農村的基本社會保障建設。隨著年輕人大量轉移到城市,農村“老人化”現象比較嚴重,缺少年輕人的照顧,他們既基本失去勞動能力,也無法在城市生活。2015年,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已經達到了380元,基本上可以滿足農民的醫療需求,但是,其它方面的社會保障水平仍然比較低,仍然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堅持農村協調發展,共享發展,避免貧富嚴重分化。
農村要創新管理方式,營造促進農村發展的環境。農村要完善基層選舉制度,創新選舉辦法以保障選民的合法權利,鼓勵思想開放、有志于為農村服務的人員參加選舉。對農村出現的暴力、威脅等現象要嚴厲打擊,營造積極開明的鄉村文化。
最后,在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的同時,必須堅持“糧食安全”的理念。我國具有十三億人口,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擔的,只能依靠我國自身解決。同時,糧食安全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堅持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底線。
糧食安全不僅體現在數量上,也應該體現在質量上。大力加強糧食從生產、運輸、加工各個環節的檢測,尤其是化肥、農藥、種子要保障安全,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同時要提高人們在環保方面的意識,加強水資源、土壤以及空氣方面的保護,防止因為環境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受到損害,堅持綠色發展。
農村情況復雜,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農業改革既是挑戰,更是巨大的機遇,農村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全面小康的建設,也會對我國經濟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在當前我國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加快實現農業改革的新突破,對我國經濟實現穩中有進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