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瓦泥坪村的高山上,代朝國向記者介紹油茶果。 記者 蔡正奮 攝
豐都縣武平鎮瓦泥坪村距離縣城有70公里,地勢偏遠。“山高路不平,房爛家又窮”曾是這個村子的真實寫照。2012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僅3200余元,而在2015年,瓦泥坪村卻實現了整村脫貧。
“多虧了那些‘拼命’的干部。”10月初,該村村民對記者說,特別是村主任代朝國,在外面好好的老板不當,卻回來當個小小的“村官”,幫大家找到了脫貧的路子。
“村上需要我,我要回去”
瓦泥坪村有385戶1483人。通過近幾年的扶貧配套工程建設,村委會的便民服務中心修葺得有模有樣,門前的壩子里,一根長長的桿子上,國旗迎風招展。
該村的村委會主任代朝國今年52歲,年輕時在廣東打工,有了些積蓄后回到重慶發展,在江北盤溪水果市場做批發生意,除去各種開銷,每年有十幾萬元的純收入。應該說,當老板的日子還是不錯的。
2009年春節,代朝國回到瓦泥坪村,準備花幾千元錢買爆竹,為來年的生意興隆祈福。但是,村里好多鄉親的貧窮狀況卻刺痛了他的心:有的還住在危房,有的養了雞鴨賣不出去,有的因病致貧……他決定不買爆竹了,并再添些錢,給這些貧困戶發“喜錢”。
“喜錢”發了,他又想到了更多——幾百塊錢只能讓貧困戶高興一陣子,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過完春節,他毅然把重慶的攤子轉讓給他人,回到家鄉,幫助鄉親們盡快脫貧致富。
好多生意伙伴聽說此事后,都說他頭腦發燒,他卻回答:“村上需要我,我要回去!”回來后,他被村民選為村委會主任;也在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家就得想辦法,帶領村民種油茶
“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別拿村長不當干部!边@是影視劇中,人們對村委會主任的調侃之語。事實上,自從當上了村委會主任,代朝國就把這個“官”當得認認真真、有模有樣。用他自己的話說:“群眾選我是相信我,村里的事情我不管誰管,當這個家就得為大家想辦法。”
代朝國說到做到,挨家挨戶發動群眾養豬、養雞、養鴨、養牛,種生姜,但大家卻說,“你說得好聽,你自己先帶個頭,能夠搞得好,有賺頭,我們就搞。再說,我們也沒有多少本錢,經不起折騰!”
代朝國仔細一想,這些話不無道理。不是群眾抬杠,而是群眾盼望他成為旗手,成為帶頭人。
于是,他從自己熟悉的養豬做起?墒菦]有想到,由于憑以往的經驗辦事,他一來就搞砸了,一下子虧了7萬元;他又試種果樹,又虧了2萬多元。
他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覺得這樣盲目干,不行!
他又開始盤算新的路子,到廣東、云南觀摩產業項目,還請農業科技專家上山現場考察,提出建議。他帶頭開荒,種下5畝油茶,終于取得了成功。
在他的帶動下,那年全村幾乎家家都種植油茶,500畝油茶樹在荒山上扎根開花,為群眾脫貧致富帶來了希望。
“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
群眾的困難,代朝國總是想方設法解決。
60多歲的村民張長鳳以前住在危房里。2014年,代朝國為她爭取到了扶貧資金,但張長鳳缺少經濟來源,房子還是無法修起來。代朝國就和村委會班子商量,想辦法籌款,為其修好了房子。
村民代群書獨自帶著兩個孩子過日子,非常困難,代朝國積極為其申請低保,為兩個讀書的孩子提供支持。
……
這幾年,他還和扶貧干部一起,帶領群眾硬化道路7.5公里、修建產業便道12公里、修整灌溉渠堰12公里、整治山坪塘21口。
他牽頭成立了油茶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基地農戶”的模式,保價包收、統一銷售。油茶產業的高效規模種植及統收統銷,為茶農帶來近700萬元的直接收益。
在他的帶動下,鄰近的村民也加入到油茶種植的行列中。如今,武平鎮已形成了以瓦泥坪村為中心,面積達到5000畝的連片油茶種植基地。油茶成為了當地村民致富的主導產業。
去年夏天,瓦泥坪村又引進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項目,和油茶產業一道,形成了“一主一輔”的產業發展格局,持續促進農民增收。2015年,該村人均收入達到8630元;與2014年相比,增幅達到20%。
代朝國的兒女都在城市工作,見他太累,都勸他不要當村干部了。代朝國卻憨憨地笑著說:“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要不然,群眾選我干啥?”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