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富街道通安村“發源”,到覆蓋榮昌區所有行政村,300余個“在村頭”服務百姓的電商平臺建成,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這一“奇跡”,由榮昌“在村頭”農村電商孵化平臺創造。前不久,這一平臺入選了全國“互聯網 ”現代農業百佳案例暨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
一位大學生村官的創新——
將農民最需要的服務融于電商平臺
榮昌安富街道通安村黨支部書記張雪,是一名大學生村官,她在農村創業中創辦了榮昌大學生村官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理事長。
2014年12月,張雪牽頭的專業合作社,又成立重慶市在村頭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注冊“在村頭”商標,并設計開發“在村頭”農村電商孵化平臺。
“我們這個平臺不是簡單銷售農產品的電商微店!睆堁┱f,是以“共創、共贏、共理、共心、共享”為理念,通過在每個行政村建立獨立的電商平臺和信息服務點為載體,將農民最需要的服務都融于這一平臺中,為百姓服務到村頭。
這個平臺是以本地村官或創業青年為主體,通過平臺信息化手段,解決農戶農產品銷售增收;通過產品生產銷售標準化和溯源體系建立,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通過平臺服務功能的管理,實現協助村委會村級治理;通過平臺宣傳引導,轉變農戶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農業信息化入村入戶;通過平臺的共享,讓城里人及時享用高品質原生態農產品。
“在村頭”電商平臺上,開設了“村里人”、“村里事”、“村務”等板塊,并與群工平臺聯通。村民不僅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接受特色農產品種植技術的培訓,購買各種農用物資;還能通過平臺上建立的村務公開平臺、村內人脈網,享受到村務方面的服務。通過這個平臺,可謂形成了線下管理和網上管理相融合的新型農村治理模式。
“盈利 公益”——
集聚起上萬農村人才創業創新
“在村頭”開始運營一段時間后,就利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在村頭”PC端電商平臺、APP和微信公眾號,在榮昌銅鼓鎮高山村、清流鎮馬草村、盤龍鎮禾苗村等,建起12個村級服務站點。
今年以來,在12個村級站點運營成功的基礎上,這種區域農村電商平臺構建模式,迅速在榮昌全區推開。截至目前,“在村頭”依托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農民、本土人才等,已建成行政村(農特產品企業)級的成熟基層站點300個,覆蓋了榮昌區所有的行政村。
“我們這一平臺,是‘盈利+公益’,在盈利中促進自身發展,在公益中帶動更多的人創業增收!睆堁┱f,“在村頭”平臺作為公益平臺,免費提供給創業者使用,平臺的資源方(技術公司、營銷公司、物流企業、產品企業、農戶、創業者)按照協議贏取合理的利潤。
作為公益,“在村頭”通過各種方式,培養農村創業人才,為農村創業者提供創業的平臺和機會。
從今年1月開始,“在村頭”開啟了“在村頭講堂”欄目,每周六下午的1點半到3點半,開設兩堂免費的電商課程。這些培訓課程里,有農產品包裝、物流方面的知識,也有信息員們的經驗分享,既給參加培訓的信息員提供了學習的平臺,更給大家提供了交流和成長的途徑。同時,創立了“創客咖啡”定期舉辦創客交流會,還在榮昌農特產品電商產業園內設立“在村頭”講堂,定期為創業青年免費提供創業培訓和技術指導。
目前,“在村頭”在榮昌所建立起的300余個服務站點,都是農村各類人才創業的平臺。通過“在村頭”電商平臺所設立的村級服務站點,已集聚起上萬名各類農村人才,在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農特產品銷售、工業品下鄉服務等方面展開創業。
發展的平臺——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
“‘在村頭’幫助我家實現了脫貧!卑哺唤值劳ò泊寰糯迕窠M建卡貧困戶李傳順說,“目前,我家還有了7000多元的存款。”
李傳順夫婦年老體弱,女兒是殘疾人。一家人的生活靠李傳順種地維持。2015年初,“在村頭”平臺免費發放了30只雞苗、10只鴨苗給他家,并簽訂購銷協議,只要李傳順按照平臺的要求去養殖,“在村頭”將定期幫助其銷售土雞、土鴨和土雞蛋、土鴨蛋。
一年多來,李傳順通過養殖和銷售土雞土鴨,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如今,他還自己投資購買雞苗鴨苗養殖,妻子也做一些拿手的干豇豆、紅豆腐等土特產,通過“在村頭”平臺銷售。一家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增收方式。
“通過‘在村頭’平臺,已幫助117戶像李傳順這樣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和進行銷售,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張雪說。
通過“在村頭”這一平臺,還使一批農村人才帶領農民,發展起有市場的特色農產品產業。
銅鼓鎮高山村的熊貴英,成為村里“在村頭”平臺的信息員后,通過分析平臺上的銷售數據等資料,發現村里適合種植的越南紫薯深受市場歡迎。于是,她帶領當地農戶發展起了越南紫薯產業,并由她負責在電商平臺上銷售。
盤龍鎮禾苗村的咸鴨蛋,是傳統特色產品。村里建起“在村頭”電商服務站后,村民葉元美作為信息員,通過平臺銷售咸鴨蛋,使價格逐步提升,目前已賣到3.5元1個,還經常供不應求。于是,她組織村里30余戶村民,手把手地教他們做咸鴨蛋,然后由她進行包裝銷售。如今,這咸鴨蛋已成為村里的一項特色產業。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