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新社發 韋亮 攝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新媒體專電 題:網約車地方細則影響展望:價格或先升后降 倒逼行業升級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葉健
8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齊發網約車細則。三座中國一線城市的細則,無疑成了其他地區的風向標。三地細則顯示,“對網約車管理趨嚴”成為共識。公眾最關心的網約車價格,或將迎來先升后降的變化。而對網約車平臺,細則也將倒逼其走出低水平的補貼戰爭。
網約車價格或將先升后降
對很多乘客而言,關心細則的是因為關心網約車是否會漲價。其實,網約車價格,一方面取決于供需,一方面取決于成本。
在京滬細則中,對于車輛配置及車牌、司機戶籍均作出要求,這也將導致合規車輛減少。
對此,滴滴出行表示,“以上海為例,據滴滴平臺統計,目前從事網約車的車輛符合新軸距要求的,不足1/5;如上海已激活的41萬余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具有上海本地戶籍”。
對于“合乘”,也就是俗稱的順風車,京滬也做出了每天限接2單的限制,這也將導致順風車供應降低。此外,京滬還規定,“平臺所提供下載的合乘軟件應獨立設置,不應與巡游出租汽車打車軟件、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軟件合并”,如果該條規定一旦落地,未來“順風車”必須單獨開發APP,與網約車和出租車叫車APP分割,這也會減少順風車司機數量。
另一方面,細則也細化諸多合規要求,讓網約車的成本與出租車和租賃車處于同等水平。業內人士認為,此前網約車的低價,一方面源于其補貼政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規避了諸多合規成本。隨著細則的出臺,網約車的成本也將相應增加。
首先是線下成本上升。三地細則均顯示,三地均需要增設辦公場所、服務網點和管理人員,以處理好服務司機、用戶投訴、審查合規等問題。此前,網約車平臺多以“輕資產”著稱,Uber更是以每座城市的人少業務多著稱。細則落地后,這種“輕資產”模式顯然難以為繼。
再就是保險成本上升。例如,按照北京的細則,網約車“應當按照營運客車類保險費率,投保交強險、賠付額度不低于10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上海也與之類似,深圳還增設了承運人責任險。業內人士測算顯示,按此購買保險,每車每年的保險費用將增數千元。
還有稅收上升。此前,網約車司機在繳稅上存在諸多曖昧,這也讓出租車公司頗多怨言。如今,地方細則均明確依法納稅。但問題在于,司機到底按照什么標準來繳稅,也存在諸多說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各地的不同規定,網約車司機繳稅標準從千分之六到百分之二十都有可能,相比之下,京滬等地出租車司機的繳稅額并不高。但不論如何,稅收也會進一步抬升網約車的成本。
一面是導致網約車數量減少,一面是增加網約車成本,加上網約車實行市場定價,短期看網約車漲價動力十足。
但從長遠看,網約車價格或將經歷先升后降,最終穩定在略高于出租車的水平。
對此,大眾交通董事長楊國平表示,隨著網約車行業逐漸規范,只要市場有需求,政府也可能發放更多的網約車牌照,以滿足公眾合理的出行需求。
實際上,多地的細則中,也都提出了要建立“動態監測和調整機制”,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網約車運力。這也為未來調整網約車的數量留下了空間。
地方細則將倒逼出行平臺升級
對于網約車新政,不同平臺的喜憂不一。
以網約車的B2C模式著稱的神州專車,對新政頗為樂觀。神州專車副總裁臧中堂告訴記者,地方細則會增加企業一定成本,但對神州的影響仍在預期之內,新政對倚重私家車兼職的平臺影響更大。
細則對作為網約車市場的龍頭老大滴滴出行的影響頗深,對其成本和商業模式均構成不小挑戰。在對細則的回應中,滴滴出行表示,“希望地方政府能夠為新業態和分享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實際上,隨著新政落地和細則出臺,網約車的紅利期基本告一段落。但商業的前途永遠在未知。隨著細則落地,或將倒逼平臺走出低水平的補貼競爭,進而走入創新出行產品的良性軌道。
其實,“互聯網+交通”市場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前不久,共享平臺新銳“摩拜單車”走俏資本市場和出行市場,滴滴出行也斥資數千萬美元投資共享單車平臺OFO。無人駕駛等出行科技的發展也引人矚目。可見,“互聯網+交通”市場仍是方興未艾。
或許,未來的出行市場更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