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80的程汝明,從1954年開始參與毛澤東的飲食服務,1958年進中南海,在毛澤東家和另一位廚師李錫吾共同主廚,至1976年離開,為毛澤東家庭服務了19個年頭。
1954年,程汝明被調到毛澤東乘坐的專列上
程汝明出生在山東萊州的鄉村,12歲就下地務農。為了改善貧困的生活,便跟著一個在天津永安飯店打工的老鄉,去了大城市天津。背井離鄉之際他剛剛13歲。父母覺得他年紀太小,擔心他在外面撐不住。村里曾有比他大的孩子外出打工,因吃不了苦又返回。但程汝明心意已決,他不愿意步那些被看不起的人的后塵,所以不論受怎樣的苦都強忍著,堅持了下來。
當時天津有許多外國租界,外國人多,吃西餐的人自然也多,西餐館子的名氣比北京的還大。程汝明為了生計進了西餐館。最初他在法租界,但法國的西餐有些中國化了,他感到不純正。4年后,他又進了英租界內的一家西餐館,這里的西餐都是英國人主廚,很地道,學到了真手藝。10年間,他先后在匯中飯店,猶太俱樂部,維克多利餐廳學徒,由于他肯動腦筋,不辭勞苦,掌握了俄、法、英等各系西餐的廚藝。有了手藝,程汝明的薪俸也高了,但他所能看到的生活前景依然黯淡。他把掙到的錢全部寄回了家,可鄉村的父母姐弟仍在貧困線下掙扎。
直到新中國成立,程汝明才真正感到生活有了變化也有了奔頭。鄉下家里因分了土地而情況有所改善,他也于1950年初成為國有鐵路的員工,第一次穿上嶄新的制服,精神抖擻。程汝明由衷感激共產黨、毛主席給他和他的家庭帶來的幸福溫暖,把自己的智慧和熱情毫無保留地投入于工作,并贏得一項又一項榮譽。他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53年入黨,后來又當選為工會主席。1956年成為全國鐵路系統勞動模范。同年下半年,他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進中南海懷仁堂開群英會,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保衛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個會議是由宋慶齡、郭沫若等11位中國知名人士,在接到印度及世界其他和平人士的建議后,倡議發起的,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承辦大型國際性的民間會議,中國政府做了非常認真和充分的準備,從各單位調集精干的籌備、組織、后勤和保衛人員。
程汝明被調到了供與會外賓乘坐的專列上,主管西餐配餐,他的專長得以充分發揮。他回憶說:當時把所有好的列車都調來了,蔣介石乘坐過的、宋美齡乘坐過的……最好的是慈禧太后的公務車。后來程汝明才知道,那時毛澤東專列的設施條件都很一般。直到1958年,毛澤東才有了比較高級的專列,從德國進口,有空調,自帶發電機,可以發電報,有全套辦公設施和醫務室。
在外賓專列服務期間,程汝明烹飪出的飯菜,外賓很滿意,他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揚。鐵路局的領導對他也更加信任,會后就安排他在外國專家乘坐的車廂主廚西餐。
1954年,是程汝明難忘的一個年頭,他被調到了毛澤東乘坐的專列上。那一時期,毛澤東經常到外地巡視,一年總有三五個月不在北京。他出巡時,通常是辦公、吃住都在專列上,除了開會,很少住地方的賓館。
毛澤東在列車上找人來談工作,甚至人較多的會見之后,有時就會邀來人一起吃飯。這樣一來,經常跟著他、為他做飯的廚師李錫吾就忙不過來,鐵路局領導就斷斷續續地把程汝明派去幫忙,參與毛澤東飲食的烹制。
起初,程汝明不了解毛澤東喜歡吃什么,總得詢問李錫吾:“我做點什么?”李錫吾說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先是做點小菜,慢慢地又做一些主食,主要是面點。毛澤東雖是南方人,但他也愛吃些面食,而這是李錫吾的弱項,卻是程汝明的強項。李錫吾拿手的是中餐湘菜、家常菜,很對毛澤東的胃口。
雖說毛澤東偶爾也吃西餐,但畢竟更經常吃的是中餐,以西餐廚藝見長的程汝明,在毛澤東的專列上主要也是做中餐。由于他對廚藝癡迷,喜歡琢磨,不僅沒有荒疏西餐手藝,反而對掌握一些中餐廚藝饒有興趣,久而久之,他成為兼精中、西餐的全才。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原稿件標題:揭毛主席為何不吃醬油 因對醬油有陰影?
原稿件標題URL: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rb/2013-07/31/c_116753740.htm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艷艷
原稿件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