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出不窮的藝術“大師”,讓人大跌眼鏡的比賽評獎結果……記者近日調查采訪發現,近年來貪圖虛名、權錢交易、結幫營私等丑惡現象在國內文化藝術界時常出現,這種文化腐敗損傷了文化藝術的健康發展,而且與個別黨政官員的腐敗息息相關。
投機鉆營撈榮譽 絞盡腦汁變“大師”
今年3月,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討會,組織方聲稱有國內知名文化學者、書法家、畫家參會。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為了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跟書畫家八竿子打不著啊。”河北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界人士對記者說。據他去現場了解,與會者還有部分退休官員,會議期間組織了筆會,那些所謂的知名書畫家紛紛當場揮毫,“水平一般,但當時大家都交口稱贊,稱這些作品顯示出大師風范。”
文化界“大師”滿天飛,真假難辨,眾多業內人士對此多有抨擊。75歲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冀派內畫藝術創始人王習三說,一些原本資質平平的藝術創作者,善于投機鉆營,弄來各種光環頭銜,再找些媒體炒作熱捧,就被包裝成了所謂的“大師”。“我就親身見識過一個‘大師’,自己畫畫水平一般,把別人的作品拿來充當自己的作品,弄虛作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邊發吉對此也深有同感:“有些‘大師’在民間叫得挺火,頭銜高得嚇人,什么‘聯合國大師’‘亞洲勛章’,頒發這些頭銜的組織很多都是虛的。但圈外的人有時不懂這些,容易被糊弄。我們有時候碰見了,他都不敢打招呼,溜之大吉。”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