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2日以來,公開“三公”經費(指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和公務經費)成為武漢市各界關注焦點。截至10月23日,共有60家市直部門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陸續在其官方網站上曬出“三公”賬單。
中新社記者注意到,盡管比去年有所進步,但是簡單的數據和說明,難免讓期待已久的民眾有些失望。對此,有當地學者指出,武漢市各部門公布“三公”的態度似乎有些“羞羞答答”、底氣不足,“三公”經費,更不能僅僅一曬了之。
2011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地方政府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公開“三公經費”,但2011年只有北京、上海、陜西3個省(直轄市)政府,以及成都、廣州等少數城市公開了“三公經費”。武漢市公開“三公”經費總額也始于當年。
據了解,今年9月25日,武漢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武漢市財政局《關于2011年市本級決算的報告》。根據相關規定,在該報告表決通過后20日內,財政部門需向各部門預算單位下達決算批復。等批復下達完畢后,各單位可在其官方網站上,自行將“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予以公布。
記者逐一瀏覽武漢市各部門官方網站發現,一些單位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有些遮遮掩掩,公布信息并未放在網站顯眼位置,有的甚至“躲在”多項鏈接之后,如不仔細尋找,甚難發現;不少單位還選擇周五公布,具體公布時間為17點后;且僅有少數單位公布了2012年預算控制數,不便于公眾對比。
以武漢市公安局為例,盡管已有媒體披露該部門2011年“三公經費”為6505.74萬元人民幣。但10月23日,記者登陸其官方網站,在“公告通告”欄目里,找不到關于“三公經費”的信息,在站內搜索“三公”等關鍵字,也未能得出任何結果。
同樣,在武漢市工商局網站中,記者費盡周折,依次點開“政務公開”、“通知公告”和“綜合公告”三個欄目后,才在頁面最下方,找到一條標題為《關于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的信息。
對此,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武漢市政府參事葉青認為,武漢公布部門“三公”經費,是主動回應公眾需求的進步之舉,但僅公布大量數字,解釋寥寥數語,不利于民眾深入了解。他建議明確規定“三公”公開的基本要求,如統一放在網頁的頭條,而且要持續一段時間,廣而告之,讓民眾能夠看到、能夠監督。
此外,對于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百姓而言,基本數據和簡單名目組成的信息,讓人不知從何看起。缺乏任何明細,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因公出國(境)費等機關運行經費等三項支出,為什么會花這么多錢?多少人在花這些錢?全都不得而知。
“三公”經費如何讓民眾看得懂,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前紅表示,對于武漢來說,公開“三公”經費是政府誠信、責任的體現。這些年,中國各地政府都提出要做到政務公開,而“三公經費”無疑是老百姓最想獲知的“政務”。老百姓需要通過了解“三公”支出,知道自己的錢去哪了,怎么花的,花得是否合理。
秦前紅認為,一些單位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有些遮遮掩掩,擔心公開后引發的社會輿論壓力。對此,他認為,“三公”經費的公開,應該越來越精細,讓老百姓一看就懂,一覽無余。他希望武漢市出臺相應細則,加強“三公”經費公開的制度建設,對如何公開,公開的內容和范圍等做出明確規定。(記者 張芹)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