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賀龍全家在重慶。(資料圖片)
“現在影視劇里的父親形象,就是兩撮胡子兩把菜刀,其實,他們把父親臉譜化了。”接受記者專訪時,賀捷生的臉上掠過一絲無奈。
身為賀龍元帥的女兒,77歲的全國政協委員賀捷生也曾是其父親親手參與締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曾晉升少將軍銜。而今,盡管相伴數十載的戎裝早已為一襲紅裝所代,但賀捷生端正的坐姿,仍讓人望而生敬。
“我的名字盡管不是父親起的,但和父親有很深淵源。”當被問及自己名字的來歷,賀捷生有些得意地笑著:“生我前,父親打了幾個大勝仗,蕭克姨夫他們就借著我的姓給我起了這個名字,意思是‘祝賀勝利時生的’”。
在賀捷生看來,父親在“文命”中被迫害致死,是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以其為主題進行創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家對我父親蒙冤去世表示憤慨和同情,我個人也對這些為完善、再現父親形象辛勤勞動的人們表示感謝。”她說。
賀捷生不諱言,一些“臉譜化”賀龍及其它革命家的現象正“越來越兇”。與此同時,“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對革命事業發自內心的追求、對人民發自內心的感情”則刻畫得不夠。
盡管如此,賀捷生依舊慣于“換位思考”:“畢竟他們比較年輕,沒有接觸過這些老一代的革命家,這樣的要求對他們多少有難度”。
談及她所讀過的文學作品里對于賀龍形象刻畫的“標桿”,賀捷生的眼中突然泛起光芒,“一首賀敬之作詞,馬克作曲的歌,是我最喜愛的刻畫父親的作品”。
“他不是天上的神,他是地上的人,他曾和你我住在一個村,靠著你我近。……他不是天上的神,他是咱們的好兄弟,他的手拉著你我的手,他是人民的真英雄……”老人輕吟著這首名為《賀龍》的歌詞,嘴角顫動著,雙頰泛起微紅,孩子一般。“這就是他的真實形象,他是人民當中的一分子,跟大家非常親近。”
賀龍不是天上的神,他打過敗仗。賀捷生提供的資料顯示,1946年,綏遠戰役中,由于種種原因,賀龍率部進攻包頭失利,在給中央軍委的一份戰斗報告中,不僅有賀龍“我們要負應得之責”這樣誠實的檢討,還有“如27團戰士周成榮,以炸藥炸城,用身體作支柱,光榮犧牲”的記錄。
“父親光明磊落,從來都不推卸責任。”賀捷生這樣理解這份特殊的戰斗報告:“他在惜墨如金的電文中提到周成榮烈士,體現了他失去戰友的痛惜”。在賀捷生看來,金戈鐵馬的父親,更有著少有人知的俠骨柔腸。
“父親對我們要求嚴格,不要我們有半點特權思想。這對我們的成長影響深遠。”賀捷生感慨。
而身為“紅二代”,賀捷生也提到了“紅三代”們的成長問題。“現在大家常提的幾個所謂的‘紅三代’,其實那些孩子都是要求進步的,只是社會對他們關注太多了,這反倒對他們的成長不好”。(記者 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