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東大街92號院狹窄的巷子內堆積了大量居民的雜物。本報記者 朱嘉磊 攝
未來20年,東城區常住人口將向外疏散20萬人,由目前的85萬人減少為65萬人。6日,《東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1年-2030年)》正式公布,提出有效控制常住人口規模。
年均疏散一萬人
規劃提出,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求,通過與郊區縣建立疏散人口安置合作機制、以行政辦公和公共服務等城市功能疏解引導人口外遷等途徑加快舊城人口疏散力度;通過拆除私搭亂建建筑、加強對騰退四合院的功能引導、推動產業高端化升級等降低舊城流動人口規模。力爭到2030年,全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65萬人左右,舊城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40萬人左右。
昨天,東城區常務副區長徐熙介紹,東城區目前的常住人口是85萬人。這意味著,未來20年,東城區平均一年要向外疏散一萬人。該區“十二五規劃”還將對最近5年的人口疏散做出任務分解。
疏散不是下命令
徐熙介紹,人口疏散既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鼓樓東大街92號院30間房住29戶,黑芝麻胡同6號院30間房住32戶,東四八條10號院44間房住21戶,東四八條7號院77間房住29戶。
“有幾個胡同我去看了看,戶均面積都在20平方米左右。”徐熙說,有些四合院的門墩、門牌,或者建制很有特點,現在已經看不出原來四合院的模樣了。
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原東城區計劃疏散人口2萬戶,平均每年疏散1萬人,但實際結果相差甚遠。據了解,2008年,東城在修繕民居工程中疏散人口150戶;2009年,在地鐵項目、南鑼鼓巷地區、國子監地區民居修繕及拆遷中累計疏散人口2000余戶。
對于新的人口疏散目標,徐熙強調,“疏散人口不是政府下個死命令,都誰誰誰搬”,而是政府要蓋好房、創造環境、提供服務,吸引市民愿意搬遷,達到既保護歷史名城,又改善市民生活的目的。
將建23000套安置房
據了解,東城區將向朝陽定福莊南、通州臺湖鎮、順義仁和鎮等地疏散人口。
徐熙介紹,市政府已批準東城在朝陽、通州建設安置房,目前已經啟動了總規模為304萬平方米的地塊,其中住宅195萬平方米,共能建設住宅23000套。東城區力爭明后年建好一些樣板,做好示范。
怎樣才能吸引市民搬遷?徐熙說,除了周邊環境好、交通方便,市民最在意的就是有優良的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為此,東城區將在安置房區域引進東城的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
據了解,根據東城區與遷入區縣達成的合作辦學協議,東城區需通過輸出教育管理方式在遷入區辦學。東城區將在朝陽區、通州區、順義區等遷入地建設20所幼兒園、16所小學和10所中學。比如,在朝陽區弘善小區輸出教育資源及管理,納入東城區教育體系,在朝陽區定福莊、豆各莊及通州次渠等地區輸出2中、5中分校、府學胡同小學等名校品牌等。
流動人口享“統一服務”
規劃中還提出,將嚴格控制高密度住宅項目建設,防止出現因二次改造帶來的大量居住人口涌入;建立區級、部門、街道、社區、企業等多主體、多層次、跨部門的人口調控考核指標體系;強化公安、流管、人口計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多部門合作,建立人口動態管理預警機制。
針對流動人口,東城將建立綜合管理長效機制,實施流動人口契約式、社區化管理,實現流動人口的及時動態管理。此外,還要做好流動人口的就業服務、子女教育和社會報銷等工作,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實現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統一管理、統一服務、
[責任編輯:吳怡]